【本報訊】一方水土一方米,隨着馳名香港的元朗絲苗米種失傳,本土靚米無蹤。曾做的士司機的倫國輝,從廣西和台灣引入十款稻米種子,希望以十年時間,培育出適合香港水土和氣候的稻米。在南涌的稻田耕作三年,每次收成留下最好米種再種植,稻田規模預計明年增加一倍。十年留一種,倫國輝指培育米種旨在傳承本地農業,「我唔再種,都可以留低畀其他人」。
記者:潘柏林
米種是農夫的心血結晶,每次收成都精選最優秀的穀粒保存,稱為留種。倫國輝指,元朗絲苗失傳,正因農夫不再耕作留種,他每次與資深農夫交流,對方慨嘆除了米種外,鶴藪白、豆角、菜心亦有種子失傳問題。內地農科院卻大力推廣產量多、質素平平的雜交水稻,越來越多農夫放棄世代相傳的優質米種。他為了搜集米種,託朋友去台灣和廣西少數民族聚居地,向農民購入傳統米種,再於粉嶺南涌種植稻米。
城市人五穀不分,但倫國輝做的士司機時已兼職農夫,對米種如數家珍:八桂香、百香139、台農71……近三年他成為全職農夫,試種逾十種稻米,摸索適合香港水土的品種。今年他試種糯米,已到灌漿階段,用手指「唧」開稻穀,就有白色米漿,等到秋分灌漿完成後,把穀殼脫去便是糙米,再磨糠便是日常食用的白米。他指山油粘較適合香港種植,明年會增加一倍規模。
10年留一種 旨在傳承
培養本地米種過程長達十年,倫國輝最擔心期間遇上收地,「好似東北咁,我種幾年,政府嚟收地,我邊有心機種?耕種要十年以上先有好技術」。倫國輝多年來租用南涌農地,由於當地未有發展計劃,仍能偏安一隅,可是政府沒有農業政策,又不斷改變土地用途建屋,令他忐忑不安,「如果村民諗住起樓賣地,就唔會租塊田出嚟」。
十年留一種,倫國輝旨在傳承,不介意將米種與其他農夫分享。他指本地米種是復興農業的基礎,只要品種產量穩定、適應香港天氣和口感好,種米會有前途。他分析,超市米價現升至十元一斤,市民亦關注食物安全,本土有機靚米有一定市場,「塊田喺呢到,大家睇得到,根本唔需要追蹤機制,你直頭入我塊田就睇得到」。
【動LIVE】萬人罷課 蘋果全程直播:
和平佔中: http://occupycentral.appledaily.com
YouTube: http://bit.ly/occupycent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