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冠哥不深,但記憶中今天是他唯一打領呔的日子,而在他記憶中另一次可能是當新郎哥那天。
今天是大日子,打着領呔笑得比當新郎哥更燦爛的冠哥四處招呼親友,他經營數十載的粥粉小店終於發揚光大可以在商場開分店,我也老遠跑到澳門賀他一賀,並有幸跟食神韜哥一起作剪綵嘉賓。
既認識冠哥不深又為何這般操勞,早上開會後即趕到澳門,有待醒獅成功採青便匆匆回港。原因有二,其一當然是欣賞他的蝦子撈麵和海蟹粥(見註),蝦子是用上等南海大蝦蝦子既香且脆,而竹昇麵是冠哥親手製做,富蛋香又彈牙;海蟹粥也是粥靚料足,平日已用一隻水蟹取其鮮味再加一隻羔蟹取其濃香,若遇上合適季節冠哥再多加隻奄仔蟹,綿綿粥底飄着鮮香,一絕也。
第二個原因是冠哥確是個大好人,他對夥計親切如朋友,工作時總是有講有笑,對顧客又有份真誠,記得上次幫襯時他還教我揀蟹,一大籮蟹中他逐隻拿起介紹,在這世代用心做好食物的小館子已不多,充滿着人情味的小館更少。
「人情味」這三個字很奇怪,想了很久也想不到合適的英文名詞代表這意思,到Google Translate走一轉只得到:「Human Touch」,也嘗試意譯便勉強說為「Taste Of Humanity」,但實在很勉強,再回到網上亂闖,得來包括Kindness, Hospitality, Compassion, Heartiness,可惜沒有一個能真正表達出人情味的特質。
中國人以味覺感受來表達人性善良一面,而這向善的特質是包括了英語所表達的仁慈、好客、憐憫……等,而中國人的「人情味」卻不止於此,品嚐得到的善良應該是別人能輕易感受到的,故此「人情味」應該是基本善良上再多加兩錢肉緊,意思是為別人多走一步,就如冠哥在豐滿的蝦子撈麵再多加一匙靚蝦子,在鮮甜水蟹粥裏再加隻奄仔蟹一樣。
醫生天職幫助病人,這是善良行為,但每天看病開方只算是工作責任,並不能說得上是「人情味」,但若在看病同時多加兩句關懷鼓勵說話,甚至說句笑話引病人一笑,能為病人多走一步多做一點,這才是「人情味」。
傳媒下的香港充滿着怨氣,但事實上香港人是充滿着人情味,別要讓怨氣蓋過我們的人情味。
註:
早在《我不是醫生》的〈魚子蝦子〉談過澳門皇冠小館的馳名蝦子撈麵。
莫樹錦
中文大學臨床腫瘤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