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三十多年的收購與規劃,合和(054)在今年向城規會申請將合和中心二期酒店連大型會議演講廳項目設計,有關建議將於本月份的城規會會議上審批。除了會議中心帶來的沉重交通負荷外,居民亦憂慮合和背棄當初保育樹木與在堅尼地道旁興建行人路及電梯等改善地區的承諾。合和建議將項目原來最闊72米的Y型設計,更改成橫向屏風型設計,闊度將會增至78米。合和二期所帶來的屏風效應與面壁效應,實在不容忽視。
合和在規劃申請中強調不會影響區內空氣流通,反而改善堅尼地道一帶的路面空氣流通狀況,但始終未能釋除區內居民的憂慮。由於堅尼地區一帶屬中密度住宅區,加上合和二期高度達主水平基準以上210米,與合和中心相若,城規會應將鄰近的合和中心、胡忠大廈等高樓納入規劃審議的考慮範圍。
當兩幢樓宇距離極近而其中一幢大廈有窗近望對方,就會形成面壁效應。自胡忠大廈於1991年落成以來,位處該廈後方的堅尼地道鳳凰閣(1977年落成),大部份面向東北的單位便與胡忠大廈面壁,影響光線與空氣流通。城規會在考慮合和二期規劃申請時,亦應該考慮擬建樓宇會否與現有樓宇面壁。政府在審議大面積項目的規劃申請時,絕對不應只考慮「方便營商」的方針,審議時應該考慮擬建樓宇對整個地區的影響,以避免鳳凰閣的悲劇重演。城規會亦可在審批規劃申請前,要求發展商先交出一筆按金,承諾會完成所有改善地區設施才獲發還,以保障當區居民的利益。
地產小子
http://propertykids.blogspo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