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晚境傷流景 - 蔣芸

臨晚境傷流景 - 蔣芸

李香蘭在東北出生,比起呼蘭河的蕭紅多活了一甲子有餘,蕭紅的黃金時代很短暫、很濃縮,歲月中的顛沛流離雖然寒冷淒苦,但這對於一個有志於寫作的女子是好的,太穩定安逸的人生固然是人之所求也,但會扼殺了創作的生命。蘋果日報女記者曾在李香蘭生前赴日見她一面,雖然無功而返,捉到鹿竟唔識脫角,比起三十年前在下那一招順水推舟,把美人推向水中央,記者小妹妹太實心眼兒,但也不是一無所獲,至少讀者見到她的近況;香閨中只有一個護理員,一張病床,花容憔悴無人來探問,有人說壽多則辱,其實辱不辱要看個人的造化,她這一生也值了。
遇到李香蘭時我已踏入不惑之年了,當時只能說是驚艷。在電影公司待過四年,在電視台也曾工作過三年,生平見過的美人不少,但她有那種六十多歲女人罕見的風華,甚至是她年輕時代也不曾有過的,令人如沐春風。
照片中看到的她模樣已與往日不同,歲月劃下了滄桑痕跡已佈滿着她的容顏。許多人許多事消逝如風,四十歲時的驚艷只換來今日對她的懷念與無限唏噓。
一向生活熱鬧的名女人、明星,怎麼能忍受晚年門前冷落馬前稀的淒清?有些平凡的女人已是兒孫親友不時走動往來,喝茶飲宴看戲打麻雀,愈上年紀愈領略寄身塵世的千般好處,還有人桃李滿門,退休後依然有學生常來問候請教。反而年輕時風光的美女對照着晚境的淒涼孤獨,老朋友一個個走向另一個世界,世界逐漸的靜默了下來,那樣的歲月豈是李清照「聲聲慢」中一個愁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