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種風情李香蘭 - 沈西城

萬種風情李香蘭 - 沈西城

李香蘭女史九十四高齡離世,沒覺悲哀,只有懷念。前前後後,我見過李香蘭兩面,一次淺談,一趟默然。一九五八年,我隨翁靈文伯伯到九龍的片場探他老朋友卜萬蒼導演的班,片場殘舊剝落,我們走進其中一個影棚,卜萬蒼已在,指點着擺道具、打燈光。翁伯伯跟卜萬蒼寒暄了幾句,卜萬蒼忽地說:「老翁!你來得真巧,你女朋友一會就來了。」我一怔:女朋友?正自想着,遠遠一群人簇擁着一個女人朝我們處走來。香風飄溢,有如夜來香,正是一代歌后李香蘭。卜萬蒼呵呵笑:「老翁!女朋友來了哪!」翁伯伯趕忙迎上去跟李香蘭握手、親暱地聊天,卜萬蒼拍拍我肩,半謔地:「小弟弟!漂亮的女明星都是你翁伯伯的女朋友呵!」須臾,翁伯伯領着李香蘭走到我面前:「關琦!這位是李香蘭阿姨!」李香蘭「唷」地嬌嚷起來:「別叫得我太老!」鳳眼飄,櫻唇張:「小弟弟!叫姊姊!」我乖巧地叫了,李香蘭很高興:「好好好!姊姊一會給糖你吃!」字正腔圓的京片子,聽得人酥了。那天拍的是《一夜風流》,劇本改編自托爾斯泰的《復活》,描述遭男人玩弄的風華絕代女人半生滄桑,卜萬蒼說「除了香蘭,沒人能演這角色。」他們是老搭檔了,早於一九四二年便在上海拍了講林則徐禁煙的《萬世流芳》。我跟着翁伯伯靜靜地看拍戲,李香蘭面對一群王孫公子,眉目嘲人,雙睛傳意,萬種風情,盡把男人當猴兒耍。
七二年我留學東京,某天看到《朝日新聞》說李香蘭要從政,在帝國酒店宴會廳開記者招待會,我匆匆趕去,準備寫一點東西,寄回香港《快報》賺外快。到埗,記者雲集,我沒證,給摒在門外,只能透過密密重重人群,朝廳裏偷瞧,那時李香蘭大約五十來歲,嬌小玲瓏,臉襯春風,眉彎新月,尤細尤彎,面對記者,顧盼煒如。到我離開東京時,李香蘭真的做了參議員,用的名字是大鷹淑子。回香港後,念念不忘,向日本尋得資料,動手迻譯,寫了〈李香蘭傳奇〉,連載於《大大月刊》,那是香港最早有關李香蘭的傳記。八○年,我在「邵氏」拍《千王鬥千霸》,遇到老演員楊志卿,一老一少,投契成莫逆,我知道楊志卿曾跟李香蘭合作過,問起,楊志卿連連說道:「對對對!我跟香蘭拍《金瓶梅》,我做武松,王豪當西門慶,她演潘金蓮!」我看過這部電影,李香蘭情挑楊志卿,銀盆臉,杏子眼,櫻桃口,瓊瑤鼻,紅艷腮,走步如柳擺,言語似鶯叫,眉梢風情,正是活脫脫的潘金蓮。楊志卿半閉眼,陷入回憶:「香蘭人好,對人客氣,沒耍大牌!」我問他可有再見李香蘭?他嘆口氣:「沒有了!戲完了友誼就散!」那又未必,咱的老大姐姚莉跟李香蘭是一生一世的老朋友,李香蘭大兩歲,是阿姐,今年三月李香蘭還特意來香港探望姚莉哩!
李香蘭是日本人,戰時在中國拍了不少親日電影,最教人忘不了的自然是伏水修導演的《支那之夜》,電影平平無奇,教我傾情的是插曲《蘇州夜曲》,服部良一曲,西條八十詞,相互襯合,絲絲入扣──「投君懷抱裏,無限纏綿意,船歌似春夢,流鶯婉轉啼。」歌聲啾咭如春鳥鳴,盡得銷魂宛轉之致,不仔細聽,你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