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移世易】
世界輪流轉,過去很搶手俗稱「散子」的硬幣,隨物價通脹及被電子貨幣取代,時移世易,今日幾乎變成「厭惡性」貨幣,再不受廣大群眾歡迎。
檔販不願收毫子
在中環嘉咸街營商數十年的菜販蘇氏夫婦說,以前做街坊生意找續,少不得「散子」硬幣,「20多年前要搵人代勞去銀行兌換硬幣,一百元紙幣扣除代工,只換得90元硬幣」。但自從八達通面世後,加上物價高漲,低面值的硬幣變得不值錢。如今顧客普遍只愛用硬幣購物,卻不願意收商販找續的硬幣,影響硬幣的流通量。他們表示,過去買菜送葱,近年物價貴得犀利,一份葱要一至兩元。
賣豆製品的攤販周女士說,近年有不少僱主找家庭傭工「過橋」,把過去積存的一毫及二毫子硬幣給家傭購物「散貨」,但大部份同業都拒收。她說,每日收回來的一元、二元和五元硬幣,最少有幾百元,盡可能不收一至兩毫子硬幣。收回來的「散子」直接與有需要的行家兌換,不會花時間拿去銀行花手續費兌換。
有商販表示,收回來低面值的一毫或兩毫子硬幣,會拿去附近便利店或超市購物用掉。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