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是彩色:港產粟米油? - 陳曉蕾

綠是彩色:港產粟米油? - 陳曉蕾

涉嫌使用地溝油的食店名單一出,全城譁然。「誰沒吃過,請舉手!」朋友在面書上苦中作樂。

香港,有可能生產食油嗎?花生、大豆、粟米、芝麻、菜心籽,甚至山茶,這些可以產油的植物,都能在港生長。「種花生,好好㗎。」農夫倫國輝說,花生最厲害是可以固氮,把空氣中的氮帶入泥土,等於施肥,而花生榨油技術亦相對容易。喜歡種植的朋友都該聽聞過「花生麩」,那就是榨油後的花生渣。換言之,生產花生油,同時也生產有機肥料,很着數。
花生多在早春下種,一年兩造,而粟米就更是一年四季都可以種,香港很多農夫都有種植粟米。每年夏天的有機粟米節,除了在商場擺檔發售,還可以預購「領養」粟米,閒時探粟米、摘粟米。輝哥讚道:「香港的有機農田大都長期施肥,泥土的硝酸鹽過多,但粟米就最能吸收硝酸鹽。」粟米長得高大,採摘後大量葉莖可用來鋪蓋農田及混入堆肥,對有機耕種很重要。
「花生、粟米可以輪流種,但其他就比較難。香港種大豆又太濕,種山茶又要長在半山,芝麻和菜心籽量又太大……」輝哥說起種菜,可以說不完。然而,讀者可能已經忍不住反駁:「香港哪有地?!」
有的。農地是荒廢、用來堆貨櫃,還是暗暗變身地產項目炒賣,從來都是錢作怪。近一、兩年,香港的「農地」漸漸現身,荔枝窩正在復耕,大嶼山二澳已大規模種米,水耕菜的培植場面積亦急速擴張。問到輝哥水耕菜有影響有機蔬菜的銷售嗎?「唏,水耕菜用化肥,根本就唔係有機種植,揀有機菜嘅都唔會買啦!」輝哥說除非做到「魚菜共生」,這才是有機的系統。
數字上,取得有機認證的農場數目也在增加。目前最危急的農地,是錦田一帶。受政府開發計劃影響,很多農夫已經租不到地,農場面積減少了。農夫和一些團體正在爭取在未來的發展計劃中,劃分有機種植區。
「香港無辦法生產食油,唔係因為冇地種,而是係好難攞牌生產。」輝哥認為農夫種不難,也不是沒可能大規模地種植,但有沒有人收來加工製油是問題之一。正如台灣可以有多元化的食物副產品,包括山茶油和花生油等,可是即使香港懂得榨花生油,也難以取得牌照公開發售。開設工場、領取食物加工牌照,隨時比找農地更艱難。
卡着的,往往是制度。這次鬧出風波的豬油,其實也不是沒可能在港生產。港人每天吃掉的豬肉,接近四千頭豬,其中在港養大的豬隻也每天有264隻被宰。若能收集這些本地豬肉的肥膏製油,也不是小數目。以現今廢氣的處理技術,過程可以不擾民,但這顯然又踢到另一塊鐵板:如果香港有良好的回收系統,廚餘怎會落入堆填區?食肆的廢油去了隔油池後,為何不能收集變為生物柴油?
「就算真係可以有港產花生油、粟米油、豬油等,都一樣應付唔到全港需求。」讀者會否又忍不住?本地種植的有機菜只能供應全港百分之一的需求,本地食油也注定稀有。可是請再想想:需求是否真的那麼多?根據英國一項研究,日常生活中三分一的食物都被浪費。因為要應付大量生產和滿足低價促銷,不法分子鋌而走險製作黑心食物,可是放上貨架的食物又被大量丟掉,接着再淪為黑心食物……真是荒謬!

Profile:

資深記者,著作包括《剩食》、《有米》、《死在香港》等,相信垃圾都是放錯位置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