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愛政治,不愛上街,移民蘇格蘭22年的羅倩棱為了國家變得更公平、更公義,年初豁出去,成立群組「HkforYes」,在當地校園及街頭四處宣揚爭取獨立的訊息,在她眼中,香港和蘇格蘭的情況很相似,她鼓勵正為民主奮鬥的香港人不要恐懼,為了更好的未來,要勇敢站出來。
羅倩棱舉家在1992年移民,由元朗新田人變蘇格蘭人,今年26歲的她,大學修讀法律,畢業後和父母經營餐館,今年2月她積極投入獨立運動,「本身我都唔係一個political person,唔係出嚟話要Yes定No呀,唔會話要呢個首相,唔要呢個首相,我唔係啲咁嘅人,但覺得今次公投真係好重要,如果真係個Yes vote,會轉Scotland forever(永遠改變蘇格蘭)」。
斥統派請人做媒
她說一家人本來都是統派支持者,多年來投工黨一票,但過去20多年來看着工黨改變,競選承諾落空,一家開始思考新方向。她指自己接觸很多新媒體,但家人只看BBC,最初也不贊成獨立,「後來佢哋先知BBC好偏頗、好唔公平,知道咁大問題,開咗眼」。
羅倩棱指當地貧富懸殊嚴重,繼續留在英國,醫療制度極可能私有化,大學教育可能要付費,「我很樂意繳多一倍稅款,令有需要的人得溫飽」。當地學生沒有機會學習蘇格蘭歷史,全賴當地保留的音樂、藝術,如蘇格蘭風笛、著名食品羊雜,年輕人才認識到民族的過去。
今次投票,不少留學生均可以參與,港生集中營愛丁堡大學,不少人均支持獨立,「全部(港生)都係話,(情況)同香港差唔多:『我明白點解蘇格蘭覺得畀西敏寺捉住,我哋都會Vote Yes』」。中國學生說獨立「不是好選擇」,台灣學生則回答,「為甚麼不(獨立)?」她最不滿是當地傳媒毫不客觀,甚至造假,統派會請人做媒,每人80鎊,上電視節目做佈景板。
倩梭的親人在港生活,對洗腦國民教育略有所聞,她以「painful(痛苦)」形容香港現況,「中國好像把香港捉住了,只有香港可以體現原來的香港精神、民主制度,讓香港人做香港人,而不是中國人,我才會考慮回來居住」。
《蘋果》記者 張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