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命時代】
【本報訊】學子在街頭奏起號角,70名學者將把教室搬到門常開。學聯在下周一起一連五天,發動香港歷時最久的大專罷課行動,將在集會向政府發出通牒,要求特首梁振英等官員到場面對學生,回應公民提名等訴求,否則將會視乎形勢把行動升級,包括延長罷課和發動更大規模的不合作運動。
記者:白 琳 潘柏林 馬志剛 謝明明
學聯成員昨在記招舉起「香港未來 命運自主」的標語,宣佈9.22起,罷課最少一周,並按照學運傳統,在中文大學百萬大道啟動罷課儀式,現場能容納一萬人。當天傍晚會邀請不同世代的學運人士,主講「公民課堂」。晚上則會放映台灣社運電影《公民不服從》,藉台灣民主歷程,反思香港前路。
學生們罷課不罷學,「公民課堂」接着在下周二至五會搬到政總開課。現場雲集70名學者,每天朝10晚6,在門常開三處同時授課,每天課數達21節,四天合共84節。講題涵蓋政治、法律、經濟、哲學、文學、建築甚至科學,從各領域探討公民社會發展。
學者們來自香港、台灣及內地,也有外籍教授。中大榮休教授關信基和張燦輝、資深大律師李志喜也在名單之列。學聯每天傍晚設「思考香港未來」對談,探討民主回歸、城鄉運動、中港矛盾等議題,歡迎市民下班後到場參與。晚上設社運電影放映會或音樂會至午夜12時,現場邀請導演和學者導讀。
學聯秘書長周永康說,過去30年,港人一直以為爭取民主毋須付出代價,但人大常委8月31日為特首選舉連落三閘之後,「成個政改打法唔同咗」,「唔好妄想民主從天而降,唔好奢望對方(中央)憐憫。為咗爭取民主,我哋願意付出代價」。他期望,藉罷課向港人發出道德呼籲——加入不合作運動,並藉「公民課堂」反思香港前路,「𠵱家香港價值真空,佔中一定會佔,但係佔中之後,香港人應該去邊?」
縱然行政會議成員李國章指學生罷課只是「瞓晏啲」,又三次反問「Who cares?」學聯副秘書長岑敖暉卻指,觀乎李國章言論及左報的抹黑攻擊,反映中央非常關注罷課運動,「從五四到北京學運,學生運動對政權影響非常大」。
康文署要求承擔千萬元保險
學聯早前原本申請在公民廣場集會,行政署卻以擔心通道阻塞為由拒絕。學聯遂透過民陣申請在添馬公園舉行四天集會,康文署昨卻開出多項條件,包括集會不得連續超過三天、須承擔保額1,000萬元的保險等,否則不會批准集會。周永康批評,縱然這些條件在兩年前反國教集會已實施,但有慣例並不代表合理,「根本係用行政理由留難你,變咗盾牌擋住不滿聲音」。他強調,《基本法》賦予市民集會自由,政府有責任協助市民集會,而非「搬條文出嚟箝制你」。學聯正向康文署爭取酌情權,並嘗試微調集會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