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市民聞問題豬油食品色變,但其實日常飲食隱藏不少豬油陷阱。有營養師指出酒樓點心、中式包餅如蛋卷、合桃酥,以至豬骨湯底均是豬油爆燈食品。有退休人士一日去嘆茶兩次,晚上再飲豬骨湯、食蒸排骨,一日吃下大量豬油,飽和脂肪嚴重超標,導致高膽固醇、高血壓及高血糖。
記者:梁麗兒
註冊營養師潘仕寶表示,豬油是動物脂肪,含有大量飽和脂肪,過量攝取可增加心臟病風險。惟中國人愛使用豬油煮食,尤其中式點心及包餅,常見如叉燒酥、馬拉糕、合桃酥、老婆餅、傳統嫁女餅、蛋卷、菠蘿包及雞尾包等,都會採用豬油炮製,令食物更香口。
煲湯避免用豬骨
市民愛到茶樓嘆一盅兩件,豉汁鳳爪排骨飯、山竹牛肉球及燒賣等點心,都由豬肉肥膏製造,含大量豬油。豬骨湯麵或即食麵、打邊爐採用的豬骨濃湯底,以至家庭主婦愛以豬骨煲湯,當中含大量豬油,若不控制食量,隨時攝取過量豬油。
豬油食品防不勝防,潘直指「最重要留意營養標籤,睇吓食物有冇豬油成份,或者自己煮食」。對「食肉獸」來說,吃瘦肉比吃肥豬肉、豬頸肉好;煲湯避免用豬骨,可選擇豬𦟌或瘦肉,飲湯前隔油;少吃煎炸食物都是避免吸收豬油的飲食貼士。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建議,成人從飲食攝取的總脂肪,佔總熱量不應多於30%,其中飽和脂肪更不應超過10%,否則會增加肥胖及各種慢性疾病風險。以成人每日從飲食攝取1,800卡路里為例,飽和脂肪不應超過180卡,以每克約有9卡計算,即每日飽和脂肪攝取量不應多於20克,總脂肪不應多於60克。
潘直指,若過量進食含豬油食品,飽和脂肪很易超標。如早、午嘆茶,共吃一件馬拉糕、一盅豉汁鳳爪排骨飯、一碟山竹牛肉球、一碟燒賣;晚上吃豬骨湯公仔麵,全日飽和脂肪已達24克即超標。
她曾為一名年約60歲男士減肥,他在退休後,早上及下午均會到茶樓嘆茶,最愛吃一盅兩件,包括含豬油的點心,晚上回家後,他又會飲豬骨煲的中湯以及蒸排骨。
病人確診膽固醇、血糖及血壓均超標,需服藥控制病情,同時轉介營養師跟進飲食,以往日日飲茶的習慣,改為一周只去兩次,食去皮切雞米粉或菜遠肉片飯取代吃含豬油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