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s與No的體驗(資深傳媒人 盧峯) - 盧峯

Yes與No的體驗
(資深傳媒人 盧峯) - 盧峯

今次到蘇格蘭看公投參與了兩場較大型的集會,跟Yes campaign的義工以至高層有較近距離的接觸。經過這些接觸後有點明白為何挺獨民眾越來越多,從大落後變叮噹馬頭。即使今次未能得勝,他們打選戰的能力已教人刮目相看。
Yes campaign領頭人物跟No campaign最大的分別是他們非常down to earth,很有親和力,跟一般民眾容易打成一片。就以Campaign副統帥、蘇格蘭副首席部長Nicola Sturgeon為例,有一回在Perth參與了鼓勵義工及民眾的造勢晚會。散場後義工及民眾久久不肯散去,這位女高層則像黃大仙般有求必應,民眾找她一起selfie全無托手踭,更無黑臉,而是一一招呼。現場觀察,Nicola花了超過十五分鐘才從人群中走出來坐車離去。同場的英國行家說,很難想像首相卡梅倫以至工黨黨魁文立彬會有這樣的表現。
其實,不要說這些倫敦政壇的一線人物,No campaign的二線角色或過氣政客如前財相Alistair Darling也表現出一副我是精英、高人一等的嘴臉,不但相信I know best,跟民眾的距離更是相距萬里。兩相比較下,Yes campaign自然比較容易燃起群眾熱情,再讓熱情輻射開去,不斷壯大。單是這一點已足以把部份游離民眾拉過來。
此外,現時發達國家、老牌民主國家普遍出現一種厭棄主流政治、政黨的氛圍,對枱面上的政治人物充滿不信任或至少無動於衷。法國極右政黨國民陣線前幾個月在地方選舉大勝,英國UKIP(英國獨立黨)冒起蠶食保守黨票源,美國民主、共和兩黨民望低處未算低等等都清楚顯示,原來的政治精英或建制政黨已失卻吸引、號召民眾的能力,變成雞肋一樣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只要有新勢力或非一般政黨、政治團體出現,選民幾乎義無反顧的轉軚支持,棄主流政黨於不顧。乘着這樣的氛圍,主打親民、與平民百姓一齊創造未來的Yes campaign便把不斷說教的倫敦政治精英比下去,令他們能從落後20個百分點變成勝利有望。
當然,Yes、No兩個訊息本身性質有相當大的分別。推銷起來的難易各有不同。Yes campaign的訊息既正面又直接,攜手創造歷史,掌握自己前途這樣的話任何時候都中聽,甚至可以像催眠那樣植入民眾腦袋中,鼓起他們的樂觀情緒,從猶豫變成願意說Yes。相反,No campaign幾乎等同維持現狀,看不見清晰的新方向,還要忍受講多過做的倫敦政治。久而久之,支持者熱情很難不消退。最糟的是No campaign的撒手鐧是靠嚇,是不斷提醒民眾獨立的代價如何大,麻煩有多少。起初幾次說大概還有點作用,話說到五、六次甚至十次以上再嚇人的訊息也會失效,民眾變得麻木。此消彼長下,Yes campaign自然可以擺脫劣勢。
在愛丁堡繁盛的Prince Street有Yes campaign的義工貼上了這樣一塊紙牌:"First they ignore you, then they laugh at you, then they fight you, then you win"
這幾句出自印度聖雄甘地的話的確很傳神地道出蘇格蘭獨立運動的心路歷程。即使他們今次未能勝出,十年後或不遠將來獨立公投運動肯定捲土再來,到時候他們將必勝無疑,時間、人心似乎都對他們越來越有利。

盧峯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