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陳珏軒是7.2預演佔中的被捕者之一。那夜留守,令他確信和平非暴力的公民抗命能在香港出現。罷課作為不合作運動的第一波,學生是社會未來棟樑,他認為可以將抗命理念遍地開花。「大家都有一個責任,因為喺不公義面前,我哋每一個都係受壓迫嘅」。
「去飲」日子漸近,他再呼籲港人站出來,「真係靠談判、靠妥協、靠忍讓,對方就會停止對你壓迫咩?」他認為世界上有壓迫就有反抗。即使再次被捕,他亦無懼,「俾警察拉咪當去黃竹坑行一轉、食餐飯,俾佢寸幾句又出返嚟」。
立志做社工的張煦棋積極投身社運,每次都走到抗爭最前綫。她無法認同讀大學要安份守己四年去換一張「沙紙」。她認定爭取公義十分重要,但同學只關心出席率、能否畢業取得社工牌,對罷課反應冷淡,不免令她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