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經過多年的地溝油訓練,我的味覺早已不靈光,食而不知其味。每次我都很懷疑電視那些名廚美食節目,又或者由年輕人主持的旅遊美食節目,他們所謂很好味,到底標準多高?那本中文版的車胎美食指南,我吃過幾間有星的。算是我不懂得吃了。
《米芝蓮摘星奇緣》(The Hundred-Foot Journey)不是城市療癒系作品,也沒有甚麼失敗之人重新站起來的情懷。女主角海倫美雲(Helen Mirren)已是一把年紀,看上去實在沒甚麼看頭。那一間米芝蓮餐廳每一樣食物看來都令人垂涎。只是這種有外觀,實際上一點也不好吃的食物我領教不少。電影內當然不會不談食物的美味,重點反而人與國族之間的矛盾,透過對食來消解。不算甚麼新鮮的橋段,粵語長片便有《南北和》。
海倫美雲的餐廳連總統都來大快朵頤,應該算是豪華的餐廳吧?導演卻刻意弄得這個繼承了已過世丈夫的餐廳主人,以非常家庭化的方法去經營。表面上是一切都非常嚴格,實際上滿是街坊情懷。外國的所謂美食,是把環境和氣氛也算在內的,家庭的感覺佔有很重要的比例,不像我們等了個多小時,終於皇恩浩蕩可以進場,於是拿着餐牌,所有著名的菜式都叫來吃。好吃嗎?好吃,卻不知道好吃在那裏。當然如果你的朋友堆中有一個知識廣博的食家,對於所有食材和食的故事都如數家珍,不斷地介紹各種菜式的好處,你更有大半時間是用耳朵來吃東西的。好味嗎?
刻意把搬到對面的印度餐廳平民化,好像是貧窮的移來騙錢,奇怪弄起一間餐廳來,無論在門面裝飾上,到選擇食材上卻非常講究,而這些都是沒錢不行的。這很明顯是一部殖民地式的電影,對所謂地位較低下的國家一種想像的戲劇化。
當然,洋人不會像港產片般把各種鬥爭的方法拿出來對付敵人,不是你死便是我亡。而是在誤會中了解。同時你很容易看到影片對老的年輕的兩對人愛情的慢慢描寫,十分親切而有趣。
的確不會令你提升自己的電影欣賞品味,不會令你快樂無窮,親切也許是唯一賣點。我很喜歡電影內打動老闆娘的奄列,十分簡單的食物,卻不容易想到好味。請問讀者雲吞麵,碎牛粥和炸兩最好味?
撰文:仰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