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資遜色 中石化挫7%無外企有興趣 作價低過預期

引資遜色 中石化挫7%
無外企有興趣 作價低過預期

【本報訊】中石化(386)旗下銷售公司最終敲定引入25名投資者,作為落實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先鋒,市場卻大撥冷水,中石化昨日股價挫6.8%。綜合分析員及投資者反應,普遍認為引資作價較市場預期低,投資者名單的中資色彩濃厚,更欠缺有助改善公司營運的組合,有中資分析員直指,「睇唔到有石油外資公司想打入中國市場」。
記者:郭曉琳 吳綺慧

該名分析員表示,中石化是次出售銷售公司29.99%股權,最終作價1,070億元人民幣,原屬市場較早前的預期,惟董事長傅成玉在8月公佈中期業績後會見分析員時明言,公司不會賤賣資產。「佢話會盡量maximize個價值,公司部份資產仲值得更高嘅valuation(估值),講到銷售業務仲可以點樣擴大,聽到我哋班分析員都有少少興奮。」在傅成玉演繹下,市場對股份的出售價格亦有較進取的估算,故最終作價實令人失望。
另外有基金經理認為,最令人意外的是投資者組合,幾乎清一色屬中、港兩地的基金,甚至是一些內地民企的老闆,沒有市場原先預期、可為公司帶來技術或管理的優質投資者:「說是引入民間資本,但名單當中有3、4間根本是國企旗下的基金,證明國企改革真係無乜人覺得有投資價值。」

上市不成功 投資可褪軚

他形容,這宗交易的投資者幾乎已封「蝕本門」,因中石化的零售業務如最終未能上市,他們亦有權向中石化優先售回其持股,「只係博未來零售業務如成功上市,可收息兼炒一轉,無乜風險。」
引資方案落實後,相信銷售公司未來發展方向以及上市計劃將成焦點。事實上,傅成玉早前多次透露有意將銷售公司分拆上市,更明言「只要股東想,就會做」。對於發展大計,他亦非常進取,曾在8月會見傳媒時表示,「非油銷售的增長空間很大。」期望以現時近8,000萬名客戶網絡作基礎,發展汽車服務、O2O、金融服務等新興業務,將銷售公司從油品供應商轉營為綜合服務商。
故今年公司的動作多多,跨界與騰訊(700)、海爾電器(1169)及順豐速遞等各個領域的公司合作,更在旗下便利店賣藥、賣西藏天然水,務求將銷售公司打造成另一個淘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