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丁堡舊城保育 全靠民間力量

愛丁堡舊城保育 全靠民間力量

被譽為歐洲最美麗城市之一的愛丁堡,新舊雙城攜手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然而,蘇格蘭國家信託基金會保育總監利文索爾指出,愛丁堡現在舊城區見到的舊建築物群,只是過去拆、拆、拆下的剩餘建築物,若不是民間人士前仆後繼,愛丁堡舊城區早已煙消雲散,談不上世界文化遺產。
他指出,愛丁堡舊城區,先由18世紀蘇格蘭壠蒙時期的保育組織力保,再到二戰後民間社會承傳,力抗政府舊城拆遷計劃,部份古舊建築才得以保留下來。
愛丁堡分為舊城及新城兩區,不說不知,新城區亦有逾200年歷史,當中99%物業屬私人擁有。蘇格蘭法定受保護建築物,當中90%是私人持有,其餘是政府、教會及慈善團體物業。本身屬於慈善團體的蘇格蘭國家信託基金會,是蘇格蘭最大的保育慈善團體兼第三大地主,持有1%土地,包括Gladstone's Place和蘇格蘭高地大片高山,反映民間力量一直是蘇格蘭山川的最忠心守護者。

賴建國指出蘇格蘭舊區重建着重留住原有社區的居民,透過鄰里關係增強大家的歸屬感。

舊區重建 不像香港整片拆

他指出,蘇格蘭現在要拆一座舊建築物,都要過五關斬六將。由於政府政策傾向反對清拆舊建築物,發展商申請拆樓時需提出理據,社區人士可就發展商申請計劃發表意見。由申請至獲批要多長時間,視乎舊建築的情況,若不存在爭議,只需數月;若存在爭議,則要幾年時間。
本身在格拉斯哥大學研究低下階層住屋的香港明愛專上學院社會工作高級文憑課程主任賴建國表示,蘇格蘭舊區重建工作,目標是要留住社區原有居民及保存原有鄰里關係。做法往往是在重建大廈旁建一座大廈,讓居民遷入暫住,當新大廈建成,居民就可搬回新建樓宇,「絕對不是先趕人」,也不像香港般整片拆建,更不會話拆就拆,官員要落區跟居民溝通,用甚麼顏色油漆、房屋設計等,因此重建項目可能需時十年。
他表示,當地房屋協會協助解決住屋問題,董事會由居民組成,歸屬感自然大增。蘇格蘭人喜歡和社區有聯繫,因此,樓宇較矮、密度較低,同人接觸多,聯繫感自然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