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美國聯儲局將於今明兩日議息,正當市場仍在討論儲局何時加息之際,有「儲局線人」之稱的《華爾街日報》記者希爾森羅斯(Jon Hilsenrath)指,儲局內部討論已轉移至未來加息的模式。另有分析估計,儲局的議息聲明上的字眼會有所變動,成為投資者的焦點。
希爾森羅斯表示,儲局官員在決定何時加息前,需研究加息的模式,應該盡快開始、然後循序漸進的加息,還是多等一段時間,待適合時機才急促加息?儲局官員需考慮兩種模式的成本及好處。
議息聲明料修改字眼
他表示,支持盡快加息的儲局官員認為,早加息可保持金融市場穩定,因為儲局擔心繼續保持低息令信貸市場過熱,即使只輕微調高息率亦會減低再一次出現信貸泡沫的危機,避免更大規模的拖累經濟。
另外由於加息機制複雜,儲局可盡早知道實際加息工具的效果,並向公眾顯示儲局有能力控制市場。第三是開始減息後,通脹及金融市場泡沫等問題轉淡,儲局的政策可以有更大彈性。
不過,支持推遲首次加息的人則擔心,若加息後經濟復蘇再度放緩,可能要再次減息。
至於今次儲局議息聲明,有分析預料將會有字眼上的變動,其中PIMCO前聯席行政總裁埃利安預料,儲局將會維持息率不變,但稍為調高美國經濟增長評估;花旗G10外滙策略部門主管Steven Englander則預計,聲明在談及量寬結束後的加息時機,不會使用「一段合適時間」。
BIS憂加息衝擊新興國
另一方面,國際清算銀行(BIS)則警告,各國央行的極度寬鬆貨幣政策令資產價格持續上揚;一旦各央行開始收緊貨幣政策及加息,新興市場將面對具破壞性的影響。
BIS的季度報告指,地緣政治緊張及經濟增長的憂慮,令8月金融市場表現波動,但很快便回歸平穩。BIS認為,由於投資者願意面對更高風險及追求更高收益,量寬政策便推動資產價格上升,市場波幅亦維持異常地低。
BIS貨幣及經濟部門主管Claudio Borio表示,市場窄幅波動經常被視為低風險,但事實上卻是面對風險過高的訊號。
報告又指,各國央行持續量寬,新興市場的非金融企業亦被鼓勵增加槓桿比率及對外借貸,但擔心可能未有適當對沖風險,亦變得容易受外滙因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