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就一身看人眼色的本事,用武之地大把,最莫名其妙出路,莫過於當太監與宮女。據說侍膳太監得記住上回主子口味,在哪碟菜上夾多了,下回就把這菜放前一點;沒動過的,往後挪。
為什麼不直接問,今天喜歡吃什麼,小的幫你;大家坦白,豈不省事?不,主子意願,哪怕只是想吃哪道菜,也不輕易洩露,那也是皇家機密。機密越多,人越神秘,不神秘,何來權威?太監自然也不得隨便揚聲,嘴碎了,何來卑賤感?
白頭宮女在《宮女談往錄》裏憶述,一枚資深太監,摸了四十多年也摸不透主子的口味,「老太后的思慮比山高比海深」。這名叫張福的老太監當年教宮女侍候慈禧吃飯之道,當奴才的「眼要精、手要靈,要瞧着老佛爺的眼色行事,老太后眼瞧哪個菜,就往上挪哪碗菜。也許你挪的菜她不吃,那沒關係,重新再挪,但千萬不許問,更不許自獻殷勤,像狗搖尾巴地說,老佛爺,這個菜好吃,請您嚐嚐。或者說,這個菜新下來的,您嚐嚐鮮……那可不行。老太后用眼一撩你,旁邊立着執家法的太監就要呵斥一聲,不許多嘴。」
這就對了。想勸食,或作美食推介,你以為是自己人過家居日子?最高明的奴才,有自知之明,沒能耐也沒資格問主子心思,只能琢磨,磨好了也不要讓主子知道你知道。真難為了奴才,不熟性的做不長,知根知底又聰明外露的,命不長。
一個人是怎樣走上自閹之路,總有千般苦衷,若僅為吃。所謂食粥食飯,就要自己看着辦,這口飯吃得提心弔膽,越吃越短命,自然寧可昂首吃粥,勝過低頭吃飯。那張福也算是個高級奴才,手下也有人供他使喚,宮女卻總結此人如下:「他低着頭來到這個世界,又低着頭離開這個世界。咳,大多數的人都是這樣吧。」
大多數人何苦都要這樣?但別說,幾許吃飽了撐着的人,竟熱衷於看人眼色行事,一路直奔太監之路,腦袋被閹割了不覺,以為下面雙卵健全,吊着嗓子吆喝,威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