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讀者李女士讀到蘋果作者賀越明先生所寫「查大俠的時評」,問文內提及金庸先生所寫的128篇香港的前途,可有單行本出版,在那裏可以買得到?左丁山真係唔知,只知金庸嘅評論文章,倘若結集成書出版,多用明窗出版社出版。請李讀者寫信去俾「明報月刊」總編輯潘耀明先生一問,左丁山幫唔到你,抱歉之至。
老友M睇完九月十一日「香港威尼斯」一文,打電話向左丁山分享佢嘅憂慮:「我心有戚戚然,幾驚香港變成威尼斯,從繁盛商埠變成歷史博物館,專供後人遊覽憑弔。九月十日INYT有一篇報道講跨國大公司發覺不宜在上海北京成立亞洲總部,開始撤離,但唔係搬嚟我地香港喎,而係搬去新加坡,跨國公司在京滬嘅中國部就擴充為中國總部,不隸屬亞洲總部,而係直接向總公司負責。咁香港兩頭唔到岸,跨國公司不來,點做國際城市呀?」左丁山搵番張九月十號INYT睇吓,仲未駛驚住,因為據美國兩大地產租賃顧問公司Jones Lang與Cushman反映,跨國公司搬離京滬、香港,係有跡象,但仲未成為熱潮,佢地嘅中、港、新遷居生意唔係幾旺啫。跨國公司嘅中國生意日益膨脹,一個中國市場等於整個歐洲,冇法子唔留低嘅,一啲跨國公司(MNC)高層好怕中國有「長遠的記憶」,對紐約時報唔敢用真姓名發表意見,只係話「撤離唔可以公開宣佈,只能將負責其他亞洲區業務人員靜靜雞調離過去新加坡,跟住擴充北京嘅中國部。」點解要去新加坡呢,有三大原因,一是新加坡空氣好,外籍人員飽受京滬空氣污染之苦,一拍即合;二是新加坡有充足國際學校學額俾外籍僱員子女就讀,因新加坡政府直情不准新加坡本地學生讀國際學校小學及初中,與外國學生爭位。呢方面,香港輸晒,一間芝加哥公司DHR International(獵頭公司)就指出招聘人才去香港嘅大樽頸就係國際學校冇學額俾外籍學生(因我地香港中產階層霸咗吖嘛)。第三個原因就係東南亞國家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印尼係兩億人口民主大國,菲律賓有人口近一億,印菲嘅GDP增長率近年好見得人,越南又話加快開放,所以MNC選新加坡為亞洲(中國以外)總部,有其戰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