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精準配方 肥脆鮮軟鹹豬手

德國精準配方 肥脆鮮軟鹹豬手

沒有忸怩造作,也從不精雕細琢,德國菜在印象中,由香腸到鹹豬手等等,幾乎每碟菜式都是粗枝大葉式的大大份,就和普遍德國人的身形一樣,大大隻,粗線條;味道也與這民族的特性相似,簡單直接實際,不喜歡賣關子,不需要甚麼浪漫驚喜的細節,就是老老實實吃個飽,也一定吃得暢快。
事實是,德國菜雖然不賣花巧,製作過程又看似不繁複,卻沒多少人留意到在刪繁就簡中,每道菜的配搭原來都經過計算。就像碟上的配菜——酸椰菜,直截了當去掉肉類的油膩感,其實更重要是洗滌味蕾,為迎接下一口的啤酒香氣作好準備。趁德國啤酒節10月殺到香港,我也要盡情以大口大口的肉,大啖大啖的啤酒,放肆地大吃大喝。
記者:李 莉
攝影:潘志恆、楊錦文、劉永發

對德國人Wolfgang Lirk來說,家鄉菜就是慰藉他離鄉別井20年的最好方法。他一個月總會來德國餐廳三兩次,吃一回德國鹹豬手,以解思鄉之情。他出生於南部慕尼黑附近的小鎮,從小起,他媽媽每周都會至少做一次鹹豬手,一家人就坐在後園裏,小朋友一扯一撕跟豬手搏鬥,大人一口肉髀一口啤酒地大快朵頤,就在啖啖肉中度過最美好的周末時光。
Wolfgang在香港落地生根,媽媽的味道只有一年一次回德國度假時才可以品嚐。他說德國鹹豬手做法不複雜,卻要花很多時間又醃又煮,然後再烤,德國年輕的太太們都不太願意做。在香港,幾乎每間德國餐廳都一定會供應,味道也十分貼近當地,但最不一樣是香港用雪藏豬手,而他媽媽是用新鮮的,味道就因為這分別而差了那麼一點點。

健康鹹豬手 偏瘦不嚡口

Wolfgang跟香港太太最喜歡的德國餐廳,是開了36年、屬香港第一代德國菜做主打的Weinstube,因為這兒做的菜,味道最貼近他在德國吃的。其實,Weinstube一直是機師間的秘密飯堂,本是奧地利籍的老闆堅持用全德國進口的食材,不論是豬手酸菜,以至其他菜式中所用的各式香腸,都是由德國運來。就算之後餐廳經過幾番易手,這傳統依然不變。像招牌德國鹹豬手,重800克至1,000克的豬手是德國入口,而且老闆挑選的都是偏瘦肉為主,這正中Wolfgang合尺,但健康了的豬手天生易嚡口,要令其保持嫩滑多汁,所花的功夫便越多。單是烚便已經要重複最少三次,然後再烤上兩小時,上枱前再炸,確保咬下「索索」聲,脆卜卜之外,肉質卻腍滑多汁,真是如吃乳豬似的,停不了口。

Weinstube面積很小,只容得下數張枱,廚房更是一個人也嫌逼。但小巧換來的卻是打成一片的氣氛,這兒幾乎都是做熟客生意,更多熟客喜歡的,是Weinstube的德國啤酒選擇也特別多,例如沒有酒精成份的Warsteiner,誰不知Wolfgang說:「沒酒精太沒趣,所以我每次來都不開車。」暢飲,對德國人來說,絕對不只是啤酒節的專利。

何謂好味鹹豬手?

肥:肥者,豬手不能只得瘦肉,所以一般都用1kg的豬手,貪其皮下脂肪在長時間烹調後仍有一片薄脂肪留下。

脆:就像吃乳豬一樣,吃德國鹹豬手,皮一定要夠脆,所以一般餐廳都會在放入焗爐前先以高溫炸一炸,之後才以焗爐慢烤,鎖住肉汁之餘,豬手也會更香脆。

鮮:雪藏的豬手,肉味會沒那麼鮮濃,可惜香港豬手要有1kg以上的話,只能用雪藏或冰鮮貨。

軟:軟者,意思是豬手肉質在經過多重烤焗後,仍然能保持柔軟多汁,不會太嚡口。要做到此效果,醃製過程一定不可偷工減料,並以慢煮方法才能做得到。

Weinstube選用800g的豬手,貪其脂肪較少,厚近8cm的肉,名副其實啖啖肉。

鹹豬手要加白醋慢火烚上約一小時,切忌大火,因為會令豬皮裂開,影響賣相。

為了令豬皮更香脆,廚師將豬手先放入高溫油鍋內略炸,同時可鎖緊肉汁。

要烤出香脆豬皮,秘訣在烤焗期間噴上麥啤,因為糖份高,可令豬皮更金黃香脆。

Weinstube
尖沙嘴亞士厘道22號好利時大廈一樓

香港元祖店 遊客連擦兩隻

開了30年以上的Schnurrbart跟Weinstube一樣,是香港元祖級的德國菜餐廳。因為開在酒鬼地帶蘭桂坊之中,老闆之一的Scott對酒特別執着。例如為了迎接慕尼黑啤酒節,他會刻意引進慕尼黑啤酒節期間限定的October beer,又例如生啤Konig Pilsener,他跟足當地花上7-8分鐘來裝,慢慢等泡沫化成啤酒,單是來來回回就用上四次才斟滿一杯。在蘭桂坊,八分鐘斟一杯實在奢侈。
但Scott就是要完美,於是在他的嚴格控制下,德國鹹豬手之出色,可以令一個重約130磅、高5呎8吋的澳洲遊客連吃兩隻豬手,還要吃得一乾二淨。當豬手端出的一刻,那陣肉香滿溢的氣味,的確會令味蕾鼓動起來。切下,那「卜」一下的清脆聲已令人興奮,然後見到一抹白白的肥豬肉、粉紅色的嫩豬肉,我今次注定死在脂肪手上了。

Schnurrbart
中環蘭桂坊德己立街29號

重量級傳統滋味 兩天秘製

馬灣Oma's Kitchen的老闆Uncle John曾於德國生活30年,退休回港後卻不能適應百無聊賴的平淡日子,於是在三個女兒的鼓勵下重操故業,但賣的卻變成傳統的德國菜(他在德國是開中菜餐廳)。Oma是祖母的意思,五年前開店時,大孫女剛出世,店子也就順理成章叫Oma's Kitchen。店內的德國菜,味道也是家常便飯那種,是尋常不過的媽媽味道。他們秘製的鹹豬手,足足花了兩天時間醃製,重量1,200克,要比普通的重少許,肉味卻也濃一點。
另一招牌菜——手打麵,更是心機之作,只用蛋和麵粉搓成的麵條十分彈牙,是德國家庭普遍的菜式,但香港卻沒一間德國餐廳肯做,因為沒有經濟效益。偏偏Uncle John堅持,因為homemade味道已買少見少,所以一天只限十份也好,他都不放棄。

Oma's Kitchen
地址:珀麗灣商場一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