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埋位「飲茶」在即,中央以至特區官員都小心翼翼,口裏說不擔心「飲茶者眾」,身體卻很誠實,做足各項預防措施,包括制訂應變措施,特區官員必要時可留守家中處理工務。季陶聽聞,更多特區官員其實更緊張,「後佔中」時代如何是好,因為一系列的不合作運動,肯定影響特區政策的落實,有官員慨嘆,與其擔心多少人堵塞中環,倒不如想一想,有多少項政策會在新一個立法會會期被堵塞。
自從人大宣佈落下三道「鋼閘」後,普遍政府與政界中人都對政改通過打定輸數;因為經過2010年政改一役,民主黨已經由溫和走向激進,今次要他們再「轉軚」支持政改方案,機會已經近乎零。這一點,特區政府官員不是不理解,所以大家也認定佔中是無可避免、政改方案是必被否決。
打消耗戰難推政策
但據了解,港府評估後發現,挺民主派的市民就算反對「袋住先」,也並非所有人也支持佔中,預料最後會「去飲」的市民,就算一如料近萬人,只要政府料迅速清場、而佔中死士又不加以反抗,相信會堵塞中環的影響性未致太大,特別是「去飲」若訂於10月1日進行,而2號是重陽節紅假,上班族也放假,則就算佔中運動橫跨兩天,也不會對太多打工仔造成影響。
反而更多官員擔心,「後佔中時代」如何是好?因為佔中已表明會發動一系列不合作運動,料在此情況上,同樣會對政府政策也採取消極狀態,基本上是打消耗戰,然則官員所推動的政策項目、特別是爭議議題,較以往更難得到民意支持及議員支持,難怪有官員也稱,未來一段日子或許被迫「韜光養晦」。
季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