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管局前主席張建東病歿,特首及高官紛紛表示哀悼。
香港人對張建東沒有甚麼認識,因為佢為人低調,自85年已獲港英委任為市政局議員,91年委任為立法局議員,歷任各重要法定及諮詢機構成員、主席,是港英栽培的「建制」中堅人物,亦是97前後均受器重的建制派,2005年董去曾來,曾蔭權重新起用一批港英建制派,包括夏佳理、李業廣、梁智鴻、張建東等人,張其後因病辭去行會職務,但仍出任機管局主席,他最後令人記得係反對航天城項目阻延第三條跑道,火併機管局成員梁振英金主羅康瑞,張建東後因健康情況而辭任,而梁振英竟然委任羅康瑞做一年機管局主席,扶植他落實航天城大計,並一年後再去做貿發局主席,私相授受兼破壞重要公職委任規矩。張建東離世,令人想起香港管治力量是如何倒退。
親中人士常有一種情意結,認為英國人得,點解中國人就唔得,而呢種心態,正係令香港管治江河日下。港英管治係有一套治術,並非單靠叫口號,英國人得,係因為有一套嚴謹之管治規範,制度,不成文做法。近年香港管治不堪入目,亦因為現政府盲目地將政治帶入管治之中,仿效黨派執政,未見其利,先見其害。
港英建制核心,除了港督、兩局、政務官外,仲有一班華人精英分享部份權力,但晉身此圈子並不容易,首先係「要專不要紅」,與今日政治掛帥,「要紅不要專」剛剛相反。閣下日日歌頌英女皇,執政保守黨如何英明神武,絕不會為你帶來任何公職,與殖民地政府分享權力。英國人在殖民地「就地而治」,在非洲同肯雅酋長、在香港則同新界鄉紳、華商及專業精英分享權力,前提除了支持英國在當地行政機關外,也要有管理職能,唔能夠將問題推回殖民政府,你以為靠佢,實情佢靠番你轉頭。因此「專」係首要,張建東公職冒起,首先因為佢在會計界乃精英,進入過渡期,80年代中期港英着手培植華人專業精英,會計界是其中一個人才庫,先後提拔了黃匡源、李家祥、張建東等人,法律界則有今日仍然係「公職王」之鄭慕智,現任馬會主席葉錫安,退下來的夏佳理,佢哋名字今日好多人已唔認識。
港英建制精英乃一步一步,由委任區議會或市政局議員開始,有表現肯打硬仗,便再獲其他重要公職,英治時代係有一條「成功階梯」,以績效而非空喊政治口號來評審,由布政司揸旗,政府內以首長級政務官,政府外以兩局委任議員、公職建制精英為核心,呢個就係實質嘅「執政黨」。英人聰明之處是表裏不一,面子係非政治化,行政主導,諮詢民意,裏子係政治決策高度集中,用人唯才,賞罰分明。港英建制精英係效忠行政機關核心管治理念,即大市場小政府、財務管理優先、程序公正等價值信念,冇人要向港督、英女皇及執政黨效忠,而今日所講嘅政治效忠,早已變晒質。港人治港有何準則、規範可言?問責官員:局長、副局長、政助毋須有公職表現,只要有人脈就可突擊入閣當大官,特首一人說了算,如此管治方式,即使有普選,又如何!
張建東離世,感謝他多年在公職上付出,也緬懷香港曾經擁有過良政善治、有規有矩的歲月。
添馬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