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經濟學者克魯明跟蘇格蘭獨立公投的「Yes」或「No」Campaign沒有甚麼關係,更沒有受到甚麼人委託要游說蘇格蘭選民作甚麼選擇。可在最近幾個星期他先後兩次在紐約時報的專欄及blog中希望蘇格蘭人在獨立問題上三思,不要輕舉妄動,否則可能要付出重大代價。
克魯明針對的不是國防、外交或未來經濟發展問題,而是在金融政策特別是共用英鎊問題。力倡獨立的蘇格蘭國民黨(SNP)一直堅持,蘇格蘭即使投票支持獨立仍會繼續使用英鎊,不會一夜之間需要另行發行新貨幣,民眾毋須擔心。
SNP的說法從政治上已被英國三大黨:保守黨、工黨、自民黨聯手駁斥,表明蘇格蘭一旦獨立便不能再用英鎊,作為聯合王國央行的英倫銀行也不會作為蘇格蘭銀行體系的最後擔保人,負責拯救出事的銀行。不過,SNP領袖仍堅持蘇格蘭獨立後貨幣將會不變。
然而,克魯明卻認為即使英國主要政黨容許蘇格蘭使用英鎊也是弊多於利,蘇格蘭大有可能重蹈歐豬如希臘的慘況。
為甚麼這樣說呢?克魯明指出,使用共同貨幣卻無份參與決定貨幣政策是非常危險的事,很容易出現貨幣政策跟經濟需要錯配甚至是背道而馳的情況。以希臘、愛爾蘭等為例,她們在歐債危機中受到重創,經濟一蹶不振,極需要透過寬鬆貨幣政策及貨幣貶值提升競爭力,走出困局。很不幸她們在加入歐元區後已放棄了貨幣政策的自主權,一切由大國特別是德國話事。眾所周知,德國信奉的是嚴防通脹的緊縮政策、不大願意放鬆銀根;歐豬則因為交出了印鈔自主權而無法自行增加貨幣供應刺激經濟,只能在市場上借入歐元應急。金融市場是越窮越見鬼的地方,投資者看準歐豬需要大量應急錢便會要求收取更高利息,形成一個越高息越要借錢的惡性循環,根本翻不了身。
蘇格蘭獨立後假若沿用英鎊,情況將會跟歐豬大同小異,一方面「硬食」英倫銀行的決定,不能左右影響;另一方面則隨時因英倫銀行收水而「乾塘」或要支付極高借貸利息,兩者都將令蘇格蘭很容易出現重大經濟及金融波動,經濟社會代價之大只要看歐豬多國動輒兩成、兩成半人失業就清楚不過。
當然,蘇格蘭可以選擇自行發行貨幣,取回貨幣自主權以免受制於英國。問題是蘇格蘭本身沒有甚麼外匯儲備,還要分擔英國的部份債務。一旦自行發鈔很容易招致大戶、對沖基金狙擊,幣值跌個不亦樂乎,到時候有沒有人出手相救,能不能止住跌勢是個極大疑問,弄的不好像98年的俄羅斯那樣出現債務違約的話,新生的蘇格蘭及向來習慣安定的蘇格蘭人將要付出極沉重的代價。
正是基於這樣的分析,克魯明奉勸蘇格蘭民眾想清想楚,不要輕率行事,以免尾大不掉。
不過,從民調的結果來看,克魯明以至不少學者、官員的警告沒有太大效果,「Yes」Campaign的支持率已追至跟「No」Campaign相當接近,星期四誰勝誰負已變得難以預料。這倒不是因為蘇格蘭人沒有經濟常識,也不是因為他們處事行險僥倖,只求過癮。根本的原因只怕是因為很多蘇格蘭人越來越自覺對倫敦的政治氣候沒有多少影響力,對保守黨主政下的做法又深惡痛絕,長此下去根本看不到有扭轉乾坤的可能。既然是這樣,倒不如爭取獨立,自己決定本身的政策,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好了,過程中即使有波折困難如貨幣不穩,也不致於全盤皆輸,也有可能逐步克服。相對無了期受想法信念不同的倫敦政府支配,貨幣穩定便顯得次要。「Yes」 Campaign能從落後20個百分點追至叮噹馬頭,大概是因為越來越多蘇格蘭人覺得自己當家作主,擁有對「屋企」的話事權比甚麼短期的困難更重要,更必須。
盧峯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