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劣質豬油事件揭示港府食油監管漏洞。食環署署長劉利群昨承認,本港對出口豬油並無特別規管,按該署資料,本港並無持牌工場能生產食用豬油,目前仍需向統計處了解本港出口豬油數據所包涵的範圍,又會調查是否有商戶進口食用豬油,在港重新包裝再出口。
「完全係後知後覺」
立法會議員批評,食油包裝商同樣「冇王管」,兩年前發生致癌「金帝油」事件後,當局已承諾檢討要求食油包裝商領牌,但漏洞至今未堵塞。
按統計處資料,今年首7月本港已有941噸豬油出口到大陸、台灣及澳門,貨值共值433萬元。食環署署長劉利群昨指,在本港生產食用豬油需同時持有「厭惡性行業牌照」及「食物業製造牌照」,但按該署紀錄,並無生產商同時持有該兩種牌照。目前需向統計處了解,究竟出口豬油數據所指的是食用或工業豬油,又需調查是否有商戶進口食用豬油,在港重新包裝再出口。
公民黨立會議員郭家麒指,前年本港發生的致癌「金帝油」風波,已揭發食油包裝商豁免領牌漏洞,港府當時承諾會檢討,但事隔兩年當局無積極跟進,「根本談唔上係有監管,完全係後知後覺」。他促港府盡早引入食油包裝商發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