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聽過一杯caffè sospeso的咖啡?不像ristretto(比espresso濃一倍)、caffè latte或cappuccino是咖啡款式的一種,caffè sospeso某程度上是一杯「等一個人咖啡」,一杯未喝的咖啡。大概有100年歷史了,起源於意大利拿坡里的小小平民咖啡館,傳統上,誰在一天交上了好運,就笑着去買兩杯咖啡,飲一杯留一杯,贈給有需要的窮人。素昧平生,留一盞燈,點亮路上需要暖和光的人,省過點頭問候,也是願你安好。
“Caffè sospeso”是意大利文,即“suspended coffee”的意思,一說出來相信有些眼睛會亮起,記得甚至參與過這個去年才在英美熱心興起的慈善活動。你祇需到參與善舉的店買一杯咖啡給自己,多買一杯或更多未serve的咖啡留下,咖啡店會把「待喝咖啡」的數量記存累積,讓來找suspended coffee的人可以分享到一點關懷,喝下一些關心,直至沽清。連買一杯咖啡都花不起的人,會知道自己沒有被世界遺棄。
創意改變世界,照料一下上帝打瞌睡時疏忽了的人,修補一些大地招呼不到的缺口,護理一些命運殘忍的傷口,不需要動地驚天或製造iPhone,簡簡單單的善良,安安靜靜就可以了。
加拿大幼稚園的小孩子上學,課堂不在於設計精英預備班,在於讓孩子學習做個修品養德的人,有老師會在課室放一大盤麵包糕點,告訴大家面前的足夠人人享用,任孩子們去拿自己所需要的好了,誰拿取過多,攫取比自己需要的更多,別人就沒有了,很多時是最弱小的。看見別人沒有、不夠,有孩子自動就會施贈,把自己的分給別人。道理在生活中,終生受用的一課。林語堂說過「教育的目的,在於發展智識上的鑒別力和良好的行為。」
荷蘭有行為藝術家,把一個無人駕駛的小錢盒放在大街大巷,裏面放了一些錢,旁邊有標示小牌寫着:「沒有的請從裏面拿,有多的放些進去」。如是而已。
我總記得這些微不足道的小創意和小善良,看過自動就會把小故事儲在記憶硬盤,可能懂得愛玫瑰的人太多,會得愛葉子的人太少。世人總喜歡看心口碎大石,善良才算值回票價。可沒想過愛美麗很平凡,懂得愛平凡很美麗。
德國的慈善團體misereor,致力援助非洲、亞洲及拉丁美洲的貧窮,最近把一個很平凡的廣告燈箱變得很美麗,集創意加科技的新奇,讓路人可以輕易當個好心的撒瑪利亞人,有信用卡就可以幫助人。廣告燈箱內放的不是old media海報,是新媒體式數碼短片海報,上面寫着Free them,畫面是一雙被縛的手,互動海報約中央位置有一條長而直的黑線窄槽,用信用卡沿着黑坑直掃劏下,就可弄斷綑綁着雙手的繩,解放貧窮的人免受病苦飢餓之難。如此刷卡動作,除啟動互動短片讓你完成救人之舉,也同時成功授權信用卡替你捐出歐羅兩大元的善款給misereor濟世;同理,如果互動海報上寫的是Feed them,就有一條麵包讓途人以信用卡一劏,便成功的切出一片善良,也是兩蚊雞歐羅,讓有需要的人得到溫飽和健康。那隻拿去了麵包的手,是快樂的,那隻以信用卡給陌生人付出的手,大概也會快樂。後續還有當你收到信用卡結單時,misereor會問你是否願意把單次的捐款,變成持續的每月支持,不是玩過就算。
如此捕捉了電子付款、micro-payment、加上互動媒體的好處之構思,為新世代行善變出新意,有意義得來又是一件非常不作狀的事。
香港十大懸案(或者冤案)之一,是為什麼像《歡樂滿東華》這種節目沒壽終正寢被淘汰,當中那麼多虛榮假義和矯情戲劇,轉台經過看見都會反胃。如果它懂表揚一下如浙江省剛過世不久的91歲老婆婆樓小英,這以拾荒維生,救活了35個棄嬰,將18個棄嬰養大成人的好人故事,大概還有點用。這自己都不夠食的婆婆說,沒用的垃圾我都撿,生命我怎能視而不見?傷病的孩子她傾家蕩產的去醫活。
我感動於這些小故事,英雄化表演捐幾百萬太刺眼。自己不足還不吝付出,是不起眼的真美麗。
愛爾蘭詩人Brendan Behan 說 “I respect kindness in human beings first of all, and kindness to animals. I don't respect the law; I have a total irreverence for anything connected with society except that which makes the roads safer, the beer stronger, the food cheaper and the old men and old women warmer in the winter and happier in the summer”,講多無謂,唔好扮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cqsRhMHo8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