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8時,夕陽西下,天色一片湛藍。吃過晚飯,三下嘹亮的鐘聲,劃破寧靜的山村。拿着手電筒的村民,聞鐘聲各自步出平房,將暗未暗的天色,映照點點亮光,晚間崇拜正式開始。這裏,是老姆登基督教堂,藏身於雲南怒江峽谷內最大的聖殿,由一對法國傳教士夫婦於1938年建造。小小教堂,遍歷中共建政、大小政治運動,三分二世紀過去,只有1,000多人的小小山村,又再詩歌迴盪。
沒有樂器 四重唱天籟迴盪
「老姆登」是怒族語的音譯,意指「人喜歡來的地方」,長年聚居包括怒族、傈僳族在內的不同少數民族。建於海拔2,100米懸崖邊的老姆登教堂,正座落於此。教堂三面環山、一面環湖,沒有哥德式的尖塔,沒有雄偉的穹頂,沒有玻璃彩窗,也沒有管風琴和鋼琴,然而,屋頂上直指天空的紅色十字架,卻在這偏僻山村,成為最矚目的地標,吸引遊人不絕。
這夜,可容納500人的教堂,坐滿前來晚禱的信徒。各人有默契地各自負責自己的聲部,在沒有樂器只有人聲下,以傈僳語協奏出一首接一首的聖詩。這種只有少數人聽得懂的語言,就似天籟之聲,悠揚的四重唱,時而激盪似萬馬奔騰,時而安靜如水,像有特殊的穿透力,讓空氣凝住,忘卻世間紛擾。
這種信仰自由的氣息,在中國這片土地,難能可貴。共產中國素以無神論著稱,昔日唯一的信仰,是毛澤東。其他宗教皆屬迷信,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壓。1949年中共建政,之後全國各地爆發大大小小的政治運動,就連怒江峽谷一帶的偏遠山村,也無法獨善其身。據指,在鬥爭最激烈時,不少村民被抓,甚至被判刑。
時移世易,社會稍稍開放,山村內的信徒,又再集結起來。教堂年前重修,只1,000多人的小山村,又再詩歌迴盪。青磚牆、紅漆圓拱木窗,還有白鐵皮屋頂,反映信仰最淳樸最原始的狀態。事實上,在這裏,不管怒族、傈僳族、白族、漢族、還是藏族,大部份均為基督徒,只有極少數人保持着原始的信仰。
千人小村 保存傈僳文聖經
上世紀的外國傳教士,翻山越嶺,走進深山傳福音,並替傈僳族創造了文字,因此,在山村現存的聖經和詩歌,大部份都只以傈僳文書寫,成為有趣的歷史紀錄。近年,重修後漂亮的老姆登基督教堂,就吸引不少遊客前往。一對姊妹在教堂附近開了民宿,74歲父親拉克舍,正是虔誠的基督徒,房子牆上掛了十字架,每次食飯前,都會低頭祈禱。
他見記者採訪,主動上前傳教,反客為主追問記者:「你信神的存在嗎?如果沒有神,我們怎會在這裏?萬物皆由神創造。」說畢,就專心翻閱桌上的聖經。根據資料,中國基督徒人數,於過去40年間急速增長,由1949年的100萬人,增至2010年近6,000萬。早前就有專家估計,到2030年,連同天主教徒在內,中國基督宗教教徒將達2億4,700萬人,超過美國和巴西,成為全球第一基督宗教大國。
攝影:林亦非 撰文:呂麗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