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星期蔡東豪在「山上李柱銘」中講到練乙錚當年為了想繼續升學, 無奈家貧,學費不易得而接受神父的建議去找一位華仁校友李柱銘;李大狀見到他二話不說,便將一個裝着學費的信封送上還附帶了幾句:不必還錢,將來有能力也請繼續幫助其他有需要的學生……。
原來李柱銘當年入港大也曾靠「與法有緣」的作者余叔韶的幫助,也是只有一個條件:不用還錢,有能力時去幫助別人……。
你看看,這美德是這樣的在傳承着,今天他們是香港的鬥士、精英、健筆,正在為香港出力,李柱銘那心力交瘁的容顏;那擲地有聲的言論,多少有良知的香港人會因此而覺醒,他不僅還錢助人還貢獻所知所學來貢獻社會。
這個故事令我想起了著名的陳之藩教授曾在「在春風裡」紀念胡適之,也講起一個類似的故事,為了出國深造,這位苦學生去向胡適之求助;胡博士也給了他一信封的美金,並且不要他還,說是永遠有利息在人間,陳之藩後來成了名教授、學者、傑出的散文大家,他用自己的方式證明了胡適那有利息在人間的定義。
今天,我們聽到從余叔韶→李柱銘→練乙錚……這香港人間的故事,從胡適之幫助了一個苦孩子變成了大教授,春風化雨作育英才,至死方休。而與法有緣的余叔韶幫助了兩位為香港的明天而奮鬥不懈的當年也是年輕的苦孩子;今天,他們的回饋不僅是金錢財物,他們獻出一顆無私正義勇敢的心,在危急關頭他們送給香港人的不是那一信封的金錢,而是振聾發聵的金玉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