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命時代】醫生天職救人,奈何社會有病,港大、中大均有醫科生表明抗爭,參加罷課取回基本政治權利。港大三年級醫科生廖志誠是7.2預演佔中被捕者之一,他說:「見到𠵱家社會咁嘅環境,如果我哋仍然焗住困自己喺本科入面,去讀一啲唔會即時關注社會最熱切議題嘅嘢,其實對社會有啲不負責任。」
記者:潘柏林
廖志誠被捕後,在《72511見證公民抗命》一書撰寫短文〈我可以挺直胸膛〉,表示「讀書,的確很有意義,從醫者的手,我們可以把人命一條一條的救回來。但升到大學後,我卻目擊我城的不公不義把一堆一堆的人推向深淵。舊時孫中山棄醫從政,魯迅棄醫從文,作為他們的後來者,我想有些事情是避免不了的。」
「為咗你相信係正確嘅嘢,去到付出代價時候,到底你幾有決心去做?」
公屋出身的廖志誠中學讀沙田聖母無玷聖心書院,2012年以四個5**入讀港大醫學系,他坦言醫科生前途應該無憂,救人亦實踐人生意義,「安安穩穩讀好書,其實都有穩定收入,冇乜嘢好憂慮」。若非在大學舍堂受到啟蒙,亦不會關心政治。他在利銘澤堂住兩年多,宿生會希望學生關心社會,廁格門口貼政治文章,讓宿生「排毒」之餘了解世界,宿舍大廳定期舉辦時事論壇,主題包括政改、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被斬新聞等。
一年級下學期起他擔任宿生會主席,邀請佔中發起人之一的朱耀明牧師擔任高桌晚宴演講嘉賓,6.22佔中全民投票他又與一眾宿生做義工,協助舍監兼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駐守票站。他認為大學生要對自己信奉的價值觀負責,「最緊要對自己立場負責,私底下問大學生,佢哋好多人覺得關心社會理所當然,民主、真普選係理所當然,但就唔會喺日常生活有實踐,對自己嘅立場負責」。
但為信仰價值可以去到幾盡?廖志誠亦掙扎過,「反東北集會我都有參加,就喺立法會外面,嗰時(有人)問𠵱家要衝,你準備好未?好多咁嘅謠言。作為當時參加者內心有好多掙扎,或者會俾情緒激發參加。嗰陣我就冇衝,我提早離場。之後我反覆問自己,為咗你相信係正確嘅嘢,去到付出代價時候,到底你幾有決心去做?」
7.2預演佔中那晚,他與港大數個舍堂的朋友決定躺在遮打道,希望證明公民抗命有效,「我上莊一年幾,如果仍然停留喺大家傾吓偈、搞吓論壇,說服力有啲薄弱,如果有心要感染其他人,應該由自己做起,真係要喺日常生活實踐對立場負責任嘅行為」。被捕後或面臨留案底,日後向公立醫院求職時或被拒絕,廖志誠指個人意願傾向參加佔中,但家人希望他考慮前途問題,他會與家人坦誠溝通後再作決定。
「究竟我9月22號前可以做乜?究竟點解我唔去做,唔通我冇能力去做?」
學運抗爭你呼我應,中大醫學院上周一成立政改關注組,發起人黃遠倬讀醫學系二年級,他坦言過去一直被動參加遊行、示威,但上周五與同學談及最近人大落閘和學界罷課,朋友一句:「9.22之前可唔可以做啲嘢出嚟?」他不斷反思:「究竟我9月22號前可以做乜?究竟點解我唔去做,唔通我冇能力去做?」
黃遠倬指在facebook成立關注組後,有人表示「等咗呢樣嘢好耐」,他呼籲醫科生不要怕做第一個,要以公民身份發聲。「好多人睇完吳亮星夾硬通過東北撥款,就話香港連程序公義都冇埋,要移民啊。但點解你唔留喺度搞好香港?」他指醫生專業雖然可以治病,但遇到社會制度有病,仍要爭取改革制度去解決。
「如果100個醫科生穿黑衣表態撐罷課,未來就有100個醫生關心社會。」
關注組核心成員護理系三年級生陳國誠指,醫護人員與社會關係密切,有一次參與社會服務,向婆婆建議平日多吃水果,但婆婆平淡一句「我冇錢買生果」,令他反思退休保障制度問題。兩人也決定參與罷課。
關注組至今有逾百名醫學院各系學生參加聯署聲明,一半參加罷課。黃遠倬指下周在各系班房宣傳並派發黃絲帶,又會在威爾斯親王醫院和中大舉辦政改論壇。他指罷課和發聲行動猶如漣漪一波一波擴張,希望現職醫生注視一群師弟妹關心政改。兩人坦言罷課未必令政治現況改變,但在學生心中播下種子,「如果100個醫科生穿黑衣表態撐罷課,未來就有100個醫生關心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