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見誠:情緒探熱針 - 李德誠

開心見誠:情緒探熱針 - 李德誠

我們平日感到不適,開始作病時,首先總會問是否有發燒,要量體溫,若有發燒便要求醫,若發覺發高燒,一般都反映病情嚴重,要盡快求醫接受檢查和治療。發燒、發高燒都是身體生理的毛病,那麼,在心理健康方面,有甚麼指標才算發高燒呢?
雖然在精神科或心理學教科書中,並無提出跟量體溫或發高燒相若的概念,但在臨床診症中,若我們想用最快的時間判斷一個人是否有焦慮或抑鬱等的情緒病,詢問當事人能否安睡,不失為一個好的「探熱方法」。若果當一個人可以容易入睡,而且一睡到天亮,其間即使有做夢,但夢不會屬困擾性,早上不會過早醒,只要沒有這些情況,一般有抑鬱焦慮的機會是較低的。
反過來,若在這三個情況中有一項甚至多於一項,便應小心地檢查,是否有情緒病。我們經常說失眠,所指的是入睡時間增長了,一般人5至10分鐘便睡着,有入睡困難的人,可能是半小時甚至兩、三、四小時在床上輾轉反側也無法入睡,有些人甚至腦袋非常清醒及活躍,不停地回想日間發生的瑣碎事。
失眠越嚴重,便會越緊張,越緊張更難令一個人放鬆和入睡,便容易形成惡性循環,跟着便會出現失眠的恐懼。引起入睡困難的原因有許多,包括不良的睡眠習慣、喝過量的咖啡或茶、晚間做運動等,最重要的是要留意是否因為焦慮情緒所引起的,嚴重的抑鬱症病人也可能因為焦慮而出現失眠。
如果我們簡單地說,焦慮症的患者多出現失眠,抑鬱症患者則以早醒較多,持續性的早醒例如持續多於兩星期,每日都出現的話,可說是等同發高燒,需要向專業人士求助。有早醒的病人經常在早兩三小時醒過來,之後會浮現不快樂的片段,又或者反覆地思考一些負面的問題;有些患者會形容自己醒過來後,會無故的慌張,甚至有一種想哭的感覺。有時候這些焦慮抑鬱情緒會伴有一些身體的不適,如作嘔、心跳、肌肉緊張或頭暈。
雖然我們沒有一支探熱針量度一個人的情緒健康,不過一旦出現持續性的失眠,便等同身體出現發燒的情況,勿掉以輕心。

李德誠
精神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