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筆時阿里巴巴終於在紐約啟動了IPO路演。據其第二季業績顯示,阿里在移動端的收入暴增9.23倍,達24.54億元,佔總營業額約19.4%。當然這個數字裏面包含了多少促銷活動亢奮劑、有多少是可持續的,你懂得。但數字上,總算給華爾街的銀行家們交了功課。各種媒體已經急不及待報道阿里上市後創辦人馬雲的身家市值。如無意外,馬雲將毫無懸念晉身中國首富;更有好事之徒已經開始揣測阿里股價升到甚麼水位,馬雲將可以挑戰李嘉誠的世界華人首富地位云云。
按最新「彭博億萬富豪排行榜」顯示,馬雲的淨資產為218億美元(約1,700億港元),位居全球第35位,當中包括7.3%阿里集團股票,以及支付寶母公司近半數股權。位居中國富豪榜第二位的,是騰訊(700)創辦人馬化騰,坐擁163億美元(約1,271億港元)的淨資產;百度創辦人李彥宏位居第三,淨資產為158億美元(約1,232億港元)。 接下來才是前中國首富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位居排行榜第75位;前首富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推到106位;再來是第137位的京東集團創辦人劉強東。
換言之,六位中國億萬富豪新貴,目前只有萬達的王健林算是來自房地產。當然這些IT大佬是否新一代年輕人的榜樣或許存在太多爭議。然而,中國富豪榜的三甲,至此清一色換上科網臉孔,則多少具有一點劃時代的象徵意義。
記得幾年前房地產業富豪幾乎壟斷富豪榜,至今則近乎「全軍覆沒」。當然,這不代表被房地產「綁架」的中國經濟發展已經得到矯正。但起碼年輕人看到一絲希望,純粹靠關係的水泥經濟就算沒走到頭,也已經步入夕陽期。另一方面,以馬雲、馬化騰、李彥宏為代表的互聯網力量,正橫掃傳統產業吞噬一切。好比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出現的微軟蓋茨、蘋果喬布斯等企業家,正在以技術力量改變經濟發展的面貌。而昔日叱吒風雲的房地產、煤老闆等,將逐漸退出歷史造富舞台。
以電商為首的破壞性創造顛覆了甚麼?
曾幾何時這些傳統產業的領軍人物都提出了各種質疑。例如電商的崛起,常被怪罪導致了今日零售業面臨危機的局面。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曾公開聲言,電商衝擊市場、加劇競爭,對經濟發展有害無益。有人不以為然,提出種種質疑,認為電商的影響力「雷聲大雨點小」,但後來事實又如何?在2014年上半年度,逾半數上市公司收入下跌,近三分一上市企業盈利下滑,不少知名企業錄得虧損,零售業正置身沼澤。與此同時,電商卻以幾倍於實體零售的規模,持續增長。據商務部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約為5.66萬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長30.1%。未來數年,電商的交易額預計還會進一步擴大,而實體零售的比例將進一步降低。
有見及此,這一次所有零售企業都像生死攸關般嘗試轉型O2O。事實上,這種轉型非常艱難,即使是蘇寧這樣的巨頭,也陷入困境;銀泰、天虹、大悅城等明星企業,雖然在積極探索和嘗試,成效並不顯著。對更多中小規模的實體零售企業來說,電商針對智能化、訊息化、打通整合各個環節的複雜技術、精準化管理,所需投放的龐大數據量和金錢,都是高不可攀的門檻。於是,本來線下的紛紛跑去觸網,線上的爭相落地,王健林與馬雲的億元之賭無疾而終,董明珠與雷軍的十億之賭也偃旗息鼓。
多年來,中國的「跑馬圈地式」粗放型發展,造就某些人「躺着也能賺錢」的鍍金時代。但今後智能化的邁進,成功的門檻將大大提高,沒有技術優勢的產業將難以跑出。中國經濟的面孔也將在這次線上線下的「大結合」後煥然一新。
無謂君
https://www.facebook.com/wuweil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