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台灣地溝油風暴發生逾一星期後反噬香港,港府昨日才補鑊加大追截問題油的力度,包括日內會正式禁止台灣強冠豬油進口本港;但未能解釋為何本港不能製食用豬油,每年仍有逾千噸豬油出口。立法會議員表示,反映現時監管有漏洞,政府未能吸取早前福喜等食物事故,追查問題食品速度太慢。
日內將刊憲禁制
食物環境衞生署署長劉利群昨日表示,因應台灣強冠被封存的食油,由全統香豬油一款增加至現時25款豬油,食環署會諮詢律政司意見,日內將透過法律形式及刊憲,禁止進口強冠豬油;所有強冠的25種豬油、台灣當局公佈涉及強冠豬油的食品,以及本港公司使用強冠豬油製造的食品,都不可以出售,必須封存及回收,違例者可被判監12個月及罰款10萬元。但劉利群補充只有使用今年3月1日或之後生產的強冠豬油產品才受影響,在此日期前的產品如有問題,仍未能徹底杜絕。
她承認現時沒有法律規管出口豬油,會待金寶運事件完成調查後,研究是否需要加強規管。現有六間企業有進口強冠豬油,包括都會食品、大昌貿易行、維嘉食品、安得利、合興採購,及最新揭發的金寶運。
對於食安中心被批評追查涉及強冠豬油的食品速度太慢,劉利群說現時法例規定商戶要保留買賣單據,但追查單據需時,促業界使用電腦系統處理單據。
議員指監管漏洞多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表示,金寶運事件涉及生產、出口及購買三方面的問題,當中可能有犯罪行為,政府會研究立法,以阻嚇性更高的方法防止廚餘廢油被用來再製成食油。據悉,政府會先研究回收廢油法例,若法例不足會修例。
高永文又指,現時小型公司處理單據有困難,政府會與業界建立一套更有效的溝通機制,有需要時盡快清查單據。
立法會議員麥美娟表示,政府未能在連二接三的食物事故後吸取教訓,事後逾一星期後才有較明確行動,反應太慢,也反映現行監管食物出口及追蹤機制漏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