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個飲食業大亨食飯,話題聊到年青人,他說,年青人都不願做長工,寧可做短工做Part Time。
這倒奇怪,打工仔應該最想安安穩穩做長工,為何捨長要短?他說,這一代的年青人不想承擔太多工作責任,不希望做長工為公司打拼,也不期望長遠可以升職,他們只想做散工。散工,少了金錢少了升遷,但同時也少了責任。等於你只是一個租客,你不能買賣樓宇分享升值的利潤,但同時你也不需分擔維修的費用。
但為何年青人不想做長工博升職加薪?我聽過一個講法,「反正都買不起樓」。
邏輯如下:做短工,買唔起樓;做長工,錢多了,但一樣買唔起樓。做長做短都買唔起樓,為何要如此辛苦拼搏?不如選一份有興趣有空閒時間的工作,賺錢之餘也可以享受人生。當然,你可以笑他們只是好食懶飛。
我聽到這個說法,總覺那裏不對勁,為甚麼所有的考慮,都是圍繞買樓?打短工打長工,最終都是以「能否買樓」作前提,這是甚麼道理?甚麼時候,我們連工作的原動力,都押注在買樓身上?
都說「不想做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這句話放在香港,士兵便會說:「做將軍係咪可以買得起樓?如果買唔起樓,咁我點解要搏命升去做將軍呢?做將軍又要決策又要開會,我不如做士兵仔,輕輕鬆鬆聽指令等收工,反正,都買唔起樓。」這不是單純樓價過高的問題了,而是買樓這回事,霸佔了我們的思想,蠶食了我們的志氣。當「安居樂業」成為我們全部的目標,一旦發現無論如何打拼都不能「安居」,便失去了拼搏的勇氣,就像明知如何努力都追唔到女神,便索性自暴自棄。這真的就是今天香港人的想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