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民否決政改方案是下下策?(經濟學家、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關焯照) - 關焯照

泛民否決政改方案是下下策?
(經濟學家、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關焯照) - 關焯照

人大常委會(下稱「人大」)於上月31日公佈俗稱為「落閘」的政改方案,即時引起社會熱烈討論。為了解市民對人大「落閘」的看法,《明報》和無綫電視分別委託嶺南大學公共管治研究部和港大民研計劃進行民意調查。一如所料,兩個民調的結果均表示,部份市民對人大的決定感到不滿,這不但令到2017年一人一票選特首的機會越來越渺茫,同時加劇了社會撕裂的程度。
附表是《明報》和無綫電視兩個民調中其中一條關於市民對人大「落閘」的初步反應。這問題是聚焦於這次人大制訂政改的框架下,市民對2017年一人一票選特首的支持度有否出現明顯改變。從兩個民調結果來看,在人大「落閘」後,支持2017年普選特首的支持比率(或百分比)仍然高於不支持比率,但與上次同類型的調查結果比較,今次的支持比率明顯下跌。以《明報》的調查為例,今次調查的支持比率是52%,較上次的57%低了5%。而今次的不支持比率則是37%,較上次的29%高出8%。在此消彼長的情況下,現時的淨支持率(支持比率減去不支持比率),由上次的28%跌至15%。

由於無綫是首次進行這類型的民意調查,因此,筆者只能參考今年7月由香港政改關注組(下稱「民意關注組」)的民意調查作出比較。結果顯示今次的政改支持比率下降了10%,不支持比率則上升4.2%,而淨支持率更減至4.3%。有趣的是,無綫電視的調查結果較《明報》更加反映支持2017年普選特首的優勢正在收窄。
據筆者估計,現時支持和不支持的比率分別約是五成和四成。究竟鹿死誰手?相信要待立法會表決後才會有答案。但有一事是非常肯定的,泛民議員絕不輕易認輸,因為人大的出招已令整個泛民與中央的對壘變成困獸鬥,泛民議員要自保便必須企硬,這才不被中央擊退,以致兵敗如山倒。
本周三,23名泛民議員宣佈杯葛特區政府第二輪政改諮詢,並決定不接受「袋住先」方案。這是否一個聰明之舉,2016年區議會選舉後自有分曉。但從無綫電視的調查卻可得出一些啟示。
在無綫電視的調查,其中一條問題問及若政改被否決,哪方面應付上責任?在這問題上,被訪者可以選擇多於一個答案。結果顯示有34.5%的市民認為民主派議員應負上責任,至於選擇中央政府、特區政府和建制派三個答案的分別有31.9%、30.6%和20.5%﹔只有14%的市民表示無意見或不回答。雖然較多的被訪者認為責任應該由民主派議員承擔,但其實選擇民主派議員的百分比較選擇中央政府或特區政府的百分比只相差3-4%。但筆者要指出,現在只有泛民議員會在立法會上反對2017的普選方案,以此角度來推理,選擇民主派議員應負責任的比率理應遠遠高於現時的34.5%。但這情況卻沒有出現,由此可見,香港市民並不是單純從結果來解讀事物,不少市民能抽絲剝繭,指出各方面也應負上責任。
由於這條問題容許被訪者選擇多於一個答案,一旦改為只可以選出一個答案(或誰應負上最大責任),認為民主派議員應負上最大責任的比率將會低過34.5%。大家可細想,假設一位被訪者認為特區政府應該負上最大責任,但同時覺得民主派也是幫兇,在容許選多於一個選擇的情況下,特區政府和民主派議員的兩個選擇便被計算在內。但如果只可選一個答案,被訪者便只會選特區政府,而民主派議員便不會被計算在內。所以在計算百分比時,民主派議員要負上最大責任的百分比自然會低過34.5%。
無論如何,無綫電視的民調結果反映一個有趣現象——很多市民認為民主派議員不需負上否決2017年普選方案的責任,這是否暗示即使民主派議員否決2017年一人一票普選,可能亦無損民主派在2016年區議會的選情呢?從政制博弈來看,泛民議員選擇堅持否決政改方案,也未必是一個下下策。
http://acecentre.hk

關焯照
經濟學家、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