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上台後,逐步收緊對媒體和互聯網言論的管制,近年在踢爆企業醜聞最進取的內地財經網站21世紀網,成為最新開刀對象。網站總裁、主編等多位高層上周被捕,被指借新聞敲詐牟利。上市公司造假在內地屢見不鮮,且多涉及官商勾結,媒體揭黑,本來可以發揮最重要的監督作用。不過,官方傾向包庇,連應發揮「守龍門」作用的媒體亦自我放棄職業操守,令投資者難以得到真實的訊息,成為A股最大的先天性制度缺陷。
21世紀網本是內地知名媒體《21世紀經濟報導》的網絡版,在2010年分拆。按照公安的案情披露,報社管理層每年的業績考核中,要求網站覆蓋七成當年新上市企業,發掘負面報道。逼使這些公司以落廣告形式交「掩口費」,避免報道出街,四年來已牟利數億元。這種「經營模式」全世界罕見,之前能大獲成功,足證大部份內地上市企業問題如山。
財經調查報道不會刺激銷量或點擊率,但會提高媒體公信力。不過,偏偏對內地媒體而言,因為其官媒的身份,公信力並不值錢。至於幾家公信力較高,勇於揭黑的媒體,如《財新》、《南方週末》等,經常面臨整頓,如履薄冰。許多內地財經記者寧願收「掩口費」,都不願意將報道出街,已是行業潛規則,不過21世紀網是集團式經營,才令業界譁然。
A股市場擬吸引更多境外投資者,訊息開放是重要一環。當局打壓21世紀網,雖然會減少所謂的新聞敲詐,但無形中令內地媒體更不願意進行調查報道,黑幕難揭,無疑打擊外界信心。
記者:黃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