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前英國首相卡梅倫同意讓蘇格蘭進行獨立公投時,不少人都認為這是保守黨的緩兵之計,既可把蘇格蘭獨立的爭議推遲,又可作好準備拆解蘇格蘭國民黨(SNP)的攻勢。那個時候大家相信,單是獨立後不能沿用英鎊及要分擔國債已足以嚇退蘇格蘭人,令他們不敢妄動。誰也想不到,要求獨立的激情卻逐步戰勝理性,支持獨立的人不斷增加,從一個月前大幅落後20個百分點到現時叮噹馬頭,個別民調甚至顯示贊成獨立陣營微微領先。假若形勢不變,蘇格蘭脫離英國獨立便不再是天方夜譚,而是即將來臨的事實,又一老大帝國解體,歐洲大陸的版圖也將再次重劃。
帝國解體及歐洲版圖重劃不是甚麼新鮮的事,最大規模的改變是一次大戰以後,幾個古老帝國,如奧匈帝國、鄂圖曼帝國、俄羅斯帝國解體或崩潰,歐洲面目全非,巴爾幹半島、東歐湧現大批新國家,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
只是,一次大戰的解體過程不過是個開始,地圖的重劃不過是個序幕,分裂、重組的過程並沒有停止。第二次大戰納粹德國戰敗,歐洲分為兩大陣營,德國一分為二,波蘭的國界向西移,部份原來領土成為前蘇聯的土地,部份原來德國的領土則變成波蘭屬地。不過,最顯眼的還是從波羅的海伸延至阿得里亞海的無形鐵幕。
下一次歐洲版圖大變動同樣是帝國瓦解的結果。這一回是紅色帝國:蘇聯。91年蘇共強硬派政變失敗,俄羅斯從後乘勢奪權,以地方包圍中央的方式架空蘇聯中央政府,並把實質權力下放到十五個加盟國,一些消失了的國家如立陶苑等三個波羅的海小國重新成為獨立國家,還有在歷史上沒有留過多少痕迹的國家如白俄羅斯、摩爾多瓦以至近期新聞多多的烏克蘭。除了前蘇聯以外,另一個特殊歷史產物──南斯拉夫到92年也無法維持,像蘇聯那樣,多個加盟共和國紛紛鬧獨立,更釀成血戰連場,死傷無數。
想不到的是,歐洲舊帝國分解的過程並未完結,曾是最輝煌的大英帝國也面對民族主義的衝擊,正面臨三百年來最大的憲制危機,可能被迫分解,只剩下英格蘭、威爾斯、北愛爾蘭,失去了蘇格蘭。由於在devolution(權力下放)過程中北愛爾蘭已取得不少自治權,再加上愛爾蘭不少人希望北部可跟南部統一,成為統一的愛爾蘭,未來聯合王國的疆界仍可能有變。
儘管大英帝國免不了分解的命運,疆界可能出現大變,但跟其他老大帝國不同,她在處理民族主義、獨立問題上一直保持和平、理性及文明的態度,願意直接面對問題,讓支持與反對民眾及政黨不斷辯論、商議,再透過政治過程好好處理。97年工黨政府推動devolution,讓蘇格蘭、威爾斯、北愛爾蘭各自擁有部份行政權、立法權,希望藉此讓不同族裔有更大參與及由此建立歸屬感,加強向心力。對不少志切獨立的蘇格蘭人而言,權力下放未能滿足他們的要求,他們仍致力尋求獨立,但英國的做法至少讓國內不同成員種族在獨立問題上保持對話、溝通,不致因爭取或反對獨立而反目成仇,產生更大爭議。即使蘇格蘭真的離英國而去,整個過程也肯定比一戰以來的版圖重劃平和暢順得多,沒有槍炮血淚,有的是正反理據及辯論。
盧峯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