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正岐利雙龍刀廠至今已是第三代。63歲的吳民超,10多歲已在上水工場隨父親學造刀,工場至今仍聘用數名老師傅。曾有連鎖店接洽供刀,遭吳拒絕,擔心供貨太多無法控制質量,「我哋生產量少,但質量一定好,我唔想整壞我老爸招牌」。
有關「正岐利」字號的說法很多,今年初因加租而結業的長沙灣何正岐利,被譽為南刀之最。吳民超說出另一版本,指祖父家鄉順德,已有刀匠使用「正岐利」的名字,並將造刀技術傳予同村鄉里,包括其祖父。這些人其後自立門戶,部份在「正岐利」外加了姓氏或別號,有些另改名字。
吳民超父親自小在家鄉隨祖父學造刀,二戰時逃到香港,在上水設工場,並在修打蘭街鐵皮檔擺檔,起初用「強記」之名,後來改用「正岐利」,刀背亦打上「正岐利」之名。
美軍專程來買開山刀
吳民超亦自小學習造刀,他憶述八十年代刀業最鼎盛,全港造刀工人估計多達400人。越戰時更有訪港美軍專程來購買開山刀,「我當時廿幾歲,喺廠幫手造刀」。附近藥材店亦是正岐利主要顧客,不少在海外開店的老顧客也會專程來訂刀,吳自豪道:「有華人嘅地方,都有我哋嘅刀!」已屆六旬的夫婦倆經營正岐利多年一直未言退,兩老慨嘆:「𠵱家唔係做唔到而係被逼走,唔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