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周三在達沃斯論壇講話指,近月經濟有波動,已經預示即將出爐的經濟數據將令市場失望。國家統計局昨日公佈,中國8月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PI)只上升2%,創四個月新低,略低於市場預期的2.2%;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按年下跌1.2%,跌幅較上月的0.9%擴大,顯示工業需求疲弱。
記者:黃尹華
統計局指,8月份食品價格按年上漲3%;其中,鮮果價格上漲21.2%;蛋價上漲18.7%,肉禽及其製品價格上漲1.1%(豬肉價格下降3.1%),鮮菜價格下降6.9%。非食品價格上漲1.5%;消費品價格上漲1.8%,服務價格上漲2.4%。
部份行業產能過剩
在PPI方面,生產資料價格按年下降1.7%;其中,採掘工業價格下降4.4%,原材料工業和加工工業價格均下降1.5%。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中,黑色金屬材料類價格下降5%,燃料動力類價格下降1.6%,有色金屬材料及電線類價格下降1.5%,紡織原料類價格下降1.2%。
統計局指,8月PPI跌幅擴大,主要原因是原油、成品油價格由升轉降,而煤炭、鋼材、水泥等主要工業品價格仍處於下降趨勢中,表明部份行業產能過剩對工業品價格形成的壓力依然存在,工業品市場需求仍不樂觀。
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指,CPI增幅回落主要是受去年基數影響,PPI持續為負,則反映產能過剩問題仍然嚴峻。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亦認為,目前內地經濟結構正在轉型,經濟增速放緩是自然規律。PPI跌幅擴大,與內地工業需求疲弱和產能過剩壓力有關係,結合之前的PMI和進口數據,顯示內需偏弱,年內PPI難以回復升勢。
中央或有放水空間
滙豐發表報告指,8月CPI和PPI都低過預期,顯示內地經濟需求疲弱。不過,1月至8月的CPI增幅只有2.2%,遠遠低過官方所訂的3.5%上限,給予中央「放水」的空間。
摩根大通則指,內地PPI自2012年3月以來,已持續下跌30個月,顯示內地工業價格有通縮壓力,並將進一步影響外來製造業投資。不過,該行不認為中央將改變現時貨幣政策,實施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