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自動提款機(AutomatedTeller Machine,ATM)三十年前面世至今,功能不斷在增加,除提款外,今天的ATM功能已增至查賬、轉賬、支付、存入支票甚至買外幣等功能。加上網上理財的方便,除了年尾換利是錢外,個人戶口使用者甚少需要在銀行排隊等服務。
ATM及網上理財的發明代表了現代社會文明及科技化的一大進步,亦使銀行可把分行數目減少或縮細來減低開支,在地產蓬勃的香港或財困的歐美來說,變賣分行等固定資產亦是銀行套現及增加營運資金的方法。
然而,電腦化亦為銀行系統帶來連串裁員潮。我還記得廿五年前在倫敦拜訪我的銀行經理時,他對我說:「Edward,你五年後不會再見到我,因為我會被裁。」果然,這位服務態度一流的經理對了!今天我戶口所屬的分行已被併入區域分行,每次致電銀行時,在電話輪候十多分鐘後,十居其九都會有操不同英語口音的職員招呼我,而我亦不知道對方是在英國或南亞哪一個角落聽我的電話。
Relationship banking年代,銀行經理往往是老客戶的私人顧問,很多時老客戶連家事、分產等問題都請教銀行經理,可是此情不再了。
隨着銀行角色的轉變,小型及家族銀行缺乏競爭力而賣盤,「領先國家」的中央銀行及監管系統對銀行嚴厲及苛刻的監管及處分下,銀行已成為監管機構向銀行違規罰款的提款機。
兩三年來,美國、歐盟及英國就銀行違規活動頒判的罰款都是數以十億美元計的天文數字,而且無日無之。銀行違規犯法的案例包括次按及迷債等的欺騙及誤導、串謀釐定同業拆息息率、串謀客戶逃稅及協助洗黑錢等。
奈何,打工高層的心態往往是坐監要自己坐,罰款則只是銀行的錢。交罰款換來牌照不撤銷,繼續營運,管理層則繼續高薪厚祿地去「幹活」,上算也!
以上種種巨額罰款對銀行的業績已帶來嚴重的影響,因為這種種發生的事情都是銀行管理層及其董事會不可控制亦不能作預算,這令到銀行運作及經營的表現無所適從。
既然管理層及董事會都把關不穩,股東及投資者面對的不確定性就更加算不清了。全球的銀行股還有投資價值嗎?管理層作預算及營利預測時,應否把來年的罰款額也作個預算先向股東及分析員吹吹風呢?
回到香港,我們的銀行系統除已解決的迷債問題外,似乎沒有災難性的違規及罰款。這是否顯視我們監管及自律都得力呢?從另一角度看,我們三家發鈔銀行中,已有兩家在外國中招,未知其在香港的經營範圍有沒有受到被動性的影響呢?當然,下一次罰則或庭外和解的銀碼會幾大及幾時在那個國家發生於那間銀行,我們是不得而知的。
失控的銀行高層薪酬
銀行特別是投行高層的薪酬多年來都是投資界、公眾利益及監管者的罵柄。可是,對銀行高層來說,你有你罵,我有我巨額提花紅,話之你!反正我行「Too big to fail」,你郁我不了。
最近歐盟就有強制性的立法,禁止銀行高層的花紅多於底薪的兩倍。而倫敦作為歐洲主要財經中心及銀行的集居地會受到這項立法的直接威脅,因此英國政府近日在百忙撲滅蘇格蘭獨立公投惹起的火外,亦要向歐盟提出反對及另類建議,因為據了解這項建議是不論註冊地,而把所有在歐盟設營業點的銀行一網打盡的!
今天的英國政府真不好當,姑勿論蘇格蘭獨立公投的結果如何,都會受到下台的呼喊,原因是明年全英國大選的前奏已開始,各路政治家都會張牙舞爪地打擊對方。亦姑勿論蘇獨公投的結果如何,英國政府下一場必打或被反對派焗打的公投,會是英國應否脫離歐盟。真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周光暉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