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股票市場,財技這一種特別技能,說到底,最終目的都是為大股東或實質「話事人」服務,最大得益者,當然亦是大股東,所以小股東於大多數情況,都不太喜愛大股東「玩財技」,因很大可能會對股價構成負面影響。恒地(012)上周宣佈將千色店注入恒發(097),兩者股價卻持續向好,難道今次是罕見的「雙贏財技」?
恒發自去年將手上最值錢的煤氣(003)股份售予恒地主席、即人稱四叔的李兆基後,恒發已變為空殼公司,大股東選擇注入業務是一個合理做法;與此同時,恒地亦可透過今次注資,將非核心業務剝離,提升本身估值。還有,恒發更承諾在完成注資後的三個財年,每年會派發不少於4仙股息,恒發股東應該不會反對。
這個貌似「大團圓」結局的財技,注資操作及理據合情合理,估值如何呢?正如日前本報專欄作家林少陽所言,市場大多只關注其約9.34億元的注入作價,以千色店去年約1.33億元盈利計,收購作價市盈率約7倍,不太貴,但大家忽略了另一個重要數字,千色店資產淨值僅約1,580萬元,即是恒發股東用59元,購買有形資產價值只有1元的東西!
從恒地角度,則是將不夠2,000萬元的資產,包裝成價值逾9億元的業務!四叔點石成金功力之深厚,莫過於此。
後記:周三出了上聯,看到大家極具創意的回應。密西比想到的下聯較平淡,是「沽貨,沽空,沽騰訊」,又或者是「炒股,炒輪,炒爆倉」。有機會再對。
密西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