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窩坪擬建屋 環團發現珍貴生物港府低估綠化地價值

大窩坪擬建屋 環團發現珍貴生物
港府低估綠化地價值

【本報訊】政府擬將多區綠化地帶改作住宅用途,其中大窩坪延平道地皮被質疑低估了生態價值。長春社經實地考察,發現一條季節性河溪,當中有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皮書列為易危的小棘蛙及屬本地關注的大頭蛙,靠近地盤範圍又發現蛙類繁殖水池及本港獨有香港南海溪蟹,但規劃署文件中並無提及。
記者:佘錦洪

延平道地皮鄰近帝景峰,前身為大窩坪寮屋區,1987年清拆後空置至今。政府向城規會申請改劃為丙類住宅,原發展面積為2.84公頃,後因遷就天然河流減至2.04公頃,項目總樓面面積58,750平方米,料可提供近980個單位,諮詢期本月18日屆滿。
荒廢多年,現時延平道地皮已然綠樹成蔭。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早前於網誌明言,會向生態價值較低的綠化地帶「開刀」;規劃署提交區議會文件亦指,該地皮有樹木至少300棵,但大部份均是常見樹種如血桐、白楸、龍眼等,生態價值「不是特別高(not particularly high)」。

發現易危小棘蛙

長春社助理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表示,8月底及9月初曾兩次到地皮實地考察,在地盤範圍發現一條長約110米季節性河溪,與早前被剔出發展區的主河流相連,當中更發現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皮書列為易危的小棘蛙,以及屬本地關注的大頭蛙。
而在地盤外的靠近北端位置,吳又找到一個蛙類繁殖的小水池,當中有數以千計蝌蚪,附近亦有本港獨有、只在潔淨溪水邊生活的香港南海溪蟹。
吳稱考察證實地皮生態價值不低,「附近樹上面有樹牌,證明規劃署有嚟過」,惟文件中竟未交代樹木以外其他生物,亦未點明工程污染物將隨河溪流入大河。地皮距獅子山郊野公園不足70米,勢令人與自然衝突加劇,「唔通等野豬走入民居,你先去搵番當初係邊個做呢個(建住宅)決定?」他質疑規劃署評估粗疏,未就發展作全面考慮,會去信城規會反對改變土地用途。規劃署至截稿前未有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