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紅色資本家」榮毅仁創辦的中信集團,28年前由長子榮智健掌舵香港子公司中信泰富,帶領榮氏王國走上高峯。然而「成也智健、敗也智健」,08年炒燶外滙期權令公司勁蝕155億元,促成「榮太子」敗走中信,今年更被國家正式接管,榮家一鋪清袋。榮智健近日再出江湖搞地產,證監會卻不留情面入稟狀告,為這個顯赫一時的百年世家,留下不光彩的尾巴。
榮智健爺爺榮德生是無錫大商家,在中國擁有紡織、印染、麵粉和機械工廠。1949年解放軍進駐上海,商家都設法逃離中國,惟榮德生四子毅仁堅持留低無錫大本營陪老父守家業。共產黨掌權後,毅仁出任過上海副市長,順風順水至文化大革命,他慘被批鬥,以至左眼失明。
榮家陷入低潮,但在鄧小平坐正後出現大轉機。鄧小平找榮毅仁做紅色資本家「人辦」,出任中信董事長,公司直屬國務院。
成也智健 敗也智健
中信迅速壯大要歸功榮智健,他1986年加入中信香港,翌年連環收購多個香港公用、民生業務,包括國泰12.5%股權、港龍38.3%股權、香港電訊公司20%股權,當時被形容為「收購香港之戰」。90年在紅籌之父梁伯韜穿針引線下,中信借殼「毛紡大王」曹光彪的泰富發展上市。兩年後,中信泰富納入恒指成份股,是首隻紅籌股成為藍籌。翌年榮毅仁晉身國家副主席,榮氏王國不論政治、經濟都威盡,不少港商都要向榮家靠攏。事實上,中信泰富市值暴漲,有做藍籌資格,長和系主席李嘉誠有份幫手。當年他又以中信泰富為核心,組建財團購得恒生創辦人成立、港資第一大貿易行「恒昌」(現名大昌行)股權,令中信進軍香港汽車及食品業務,成為綜合企業。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中信泰富股價大跌,但僅損及榮智健賬面身家,無損「榮太子」的奢華生活。然而2008年金融海嘯,公司炒燶外滙期權,令他黯然辭職。榮智健成立隆源企業大展拳腳,可惜前朝爛攤子未甩身,今次官司無論成敗,都肯定是榮氏王國的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