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首宗伊斯蘭債完成認購

港首宗伊斯蘭債完成認購

【落實定價】
為了鞏固本港在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當局除了力拓人民幣業務,以及建立相關的金融基建之外,在前任特首曾蔭權的年代,已經提出了在本港發展伊斯蘭金融。
上周一起在亞洲、中東、歐美舉行路演的特區政府,其首宗伊斯蘭債券(Sukuk),於昨日晚上在美國時間完成了認購「埋單」,並且落實了最終發行的定價。

首批39至78億元

伊斯蘭債是按照回教清真合規的結構,以及原則從而發行的債券,而投資者不會獲得定期派息(但可獲承諾至債券贖回或中途出售時,能夠以較高於發行價的市價來反映回報)。
有業內人士則認為,香港政府是次發債乃屬於竪立市場指標的作用,但不代表本地將可陸續有更多相關的伊斯蘭券發行。
然而,金管局作為政府發售伊斯蘭債的代表,於4月份時曾透露,政府將會透過政府債券的計劃,於暑假後,經該局發行首批5至10億美元(39至78億港元)伊斯蘭債,年期為5年或以下。該局再於上月底公佈,已委任滙豐及渣打為聯席全球協調行、聯席牽頭行及簿記行。
市場估計,是次發債規模會接近10億美元完成,若以5年期來計,息率料為同年期美元掉期利率加10至20點子,實質息率約2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