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世界盃結束僅三個月後,2016年歐國盃外圍賽已在上周揭開序幕。世界盃盟主德國旗開得勝,以二比一險勝蘇格蘭。這次合共會有54個歐洲足協成員國或地區,角逐2016年法國歐國盃的24個決賽周席位。
這次歐國盃外圍賽的其中一個重大變動,是不少歐洲強隊都有大牌球員退役而沒參賽,好像謝拉特、林柏特、沙維、拿姆及列貝利等都已宣佈退出國家隊。
令人意外的是,歐洲足協會長柏天尼指其法國同胞列貝利,不能自決何時從國家隊退役。柏天尼表明,若法國隊主帥迪甘斯徵召列貝利,後者必須報到,因這屬國際足協的規定。如此子被召但缺席,歐洲足協可能會在其球會拜仁慕尼黑的賽事,罰他停賽三場。
我相信今時今日頂級球員都知道國際賽帶來的舟車勞頓及時差問題,會讓其身體受到沉重打擊。本地聯賽及歐洲賽事意味他們一季要應付50場賽事,連同國際賽的「太公波」則會再加10場。若是一名在歐洲搵食的南美球員,為國家隊效力的話,通常都需他們在國際賽期間由歐洲飛回南美,時差問題所造成的精神緊張,會進一步影響其表現。
很多年過三十的球員都會選擇放棄國家隊,集中精力應付球會的賽事,球會始終是支薪給他們的「米飯班主」,為國家隊披甲只是為榮譽及承諾而戰。若球員因踢國際賽受傷,他們可能會被迫接受較低人工及失掉正選位置,損失可能會非常慘重。
因此,球員在大賽前或比賽期間,就獎金及分配問題與所屬足總爭執也是常有所聞。球員深知他們的存在能提升入座率,他們卻處處以球會為先,這解釋了我們為何不能在國際大賽看到大牌球員的巔峯表現或出盡所能。我認為這些大賽只是為年輕或「餓波」的球員而設,勉強球員為國踢「太公波」是不能發揮作用的。
劉民輝
數碼通創新服務策劃總監
http://www.twitter.com/chrismfl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