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天皇實錄》揭二戰秘聞裕仁曾考慮退位 不滿靖國供奉甲級戰犯

《昭和天皇實錄》揭二戰秘聞
裕仁曾考慮退位 不滿靖國供奉甲級戰犯

日本宮內廳昨天(周二)公佈《昭和天皇實錄》,揭示在位62年的日皇裕仁在二戰時如何跟軍部不和、對無力阻止侵略戰爭擴大感到遺憾、及不參拜靖國神社的原因等,有評論認為裕仁對日本走上軍國主義道路負有責任。

《實錄》是日皇裕仁的唯一官方資料集,有61冊共12,000頁,宮內廳自1990年編纂,原定2005年完成,但由於發現新資料,編纂工作兩度延長。《實錄》參考3,152份資料,包括做過天皇侍衞長的入江相政撰寫的《百武三郎日記》、以及二戰結束時的宮內大臣《松平慶民手帖》等,明年3月發行。

與陸軍強硬派結盟

裕仁一生最大爭議是二戰的角色。《實錄》指在1939年7月,裕仁對陸軍加強跟納粹德國關係的「陰謀」不滿;在1941年又警告海軍向美軍作戰等同陷入自我毀滅的戰爭。
1945年8月29日,即日本投降後兩周,裕仁曾考慮退位,停止將戰爭責任者交給盟國,但最後被內閣駁回,之後他出席公開活動時多番被問到二戰角色都沒清晰作答,晚年就說過「那是一段不願被勾起的回憶」。當1978年靖國神社暗中供奉14名甲級戰犯,他就再沒有拜靖國,他在1988年,即逝世前一年向宮內廳長官透露原因,是不滿靖國神社供奉甲級戰犯。
雖然《實錄》對裕仁的二戰角色持同情態度,但他對日本走上軍國主義道路有一定責任,因他與陸軍強硬派結盟,削弱政府黨派內閣制,軍方最終順利擊敗各政黨,令日本走上軍國主義。
《日本經濟新聞》

《昭和天皇實錄》共12,000頁,將在明年3月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