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私煙掃之不盡,煙草商委託國際學術機構研究發現,本港去年消耗54億支香煙,當中超過三成是私煙,令政府少收了32億元稅項。海關過去一年撿獲總值超過2.2億元私煙,亦較前年上升一成半。研究人員認為,本港煙草稅增長太急進,煙民未能承受,所以轉而尋找較廉價的替代品,導致私煙猖獗。
令政府去年少收32億稅
生產萬寶路的煙草業巨頭Philip Morris委託及資助牛津經濟研究院,分析亞洲14個國家及地區去年的香煙銷售情況。研究報告指,香港私煙消耗量在過去一年雖輕微下跌,但仍佔市場33.6%,連續兩年超過三成,僅次於汶萊及馬來西亞。私煙氾濫導致政府去年少收32億元稅項。另外,報告引述香港海關去年處理近16,600宗香煙走私個案,緝獲私煙價值2.2億港元,比前年升15.6%。
負責研究的國際稅收及投資中心總裁Daniel Witt稱,香港自2009年起大幅提高煙草稅,分別在2009年加50%及在2011年加41.5%,因加幅太進取,市場未能消化,走私香煙的不法分子遂乘虛而入。今年施政報告再加煙稅11.8%,Daniel Witt估計可能令私煙問題惡化。他指,不反對政府加稅,但是要循序漸進。
全港反私煙大聯盟行政總監譚雁瞳則指,私煙等於從市民口袋取錢,變成不法分子的資本。海關雖然落力打擊,但是在港的私煙分銷網絡成熟,須政府政策配合。她指,香煙價錢突然飆升,大部份煙民「第一樣唔係諗戒煙,係去搵平價替代品」,鼓勵戒煙效果有限,反而導致私煙猖獗。
海關指,本港私煙活動已大為收斂,今年2月調高煙草稅以來,未發現私煙活動有增加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