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網股較千禧年穩健

科網股較千禧年穩健

【轉變極大】
自千禧年科網盛極而衰至今,事隔大約14年後,納指近月再次攀上高峯,但市場對當年科網股泡沫爆破慘況猶有餘悸,到底現今市場與當年有何分別呢?
若要了解科技股必要由納斯達克指數的現況入手,納指年初至今已上升逾9%,冠絕三大指數,重回2000年3月底時水平,但當中的企業營運及健康狀況,已不可同日而語。納斯達克數月前亦發表報告指,納指現時已不是完全被科技股佔據,當中的企業亦較14年前龐大而穩健。
14年前,納指10大股份中包括WorldCom及Sun Microsystems,現時這兩家公司何去何從呢?前者高層Bernie Ebbers當年與微軟的蓋茨看齊,但現時已被多項會計醜聞纏身;而後者更在4年前被甲骨文鯨吞了。當年10大股份中現時仍留守的,有微軟、思科及英特爾等,但市值已大幅縮水。
科技股在納指的影響力減少是明顯的轉變,當年與資訊科技相關的企業,佔納指57%,但至去年低時已減少至38%。取而代之,是更多生化產品、收費電視及醫藥等有實業的企業加入。

企業市盈率較「踏實」

除企業成份改變外,估值亦有極大轉變。在1999年底時,納指的市盈率(PE)是誇張的152倍,而截至去年低時,僅為31倍,可謂踏實得多,泡沫再爆破的風險大減。當中個別企業PE亦回歸正常,現時雅虎PE約為35倍,但14年前竟是的787倍!
與此同時,納指企業數目在過去14年內已大幅減少,當年良莠不齊的情況已不復見。其中有53.9%企業已通過併購已消失,但整體平均市值卻由1999年底的11.57億美元上升至去年底的25.37億美元,可見納指企業已更龐大及趨於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