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專題】
本港第二季整體經濟增長三年來最差,再次錄得按季收縮0.1%。零售業為重災區,零售貨值連續七個月下滑,前線銷售員工首當其衝,一個月少數千元佣金。高級食肆亦深受打擊,餐廳吉舖再度浮現;奢侈品鐘錶商亦將高昂租金店舖關閉,並加大力度拓展中檔錶市場。做內地旅客團生意的旅行社受惠於平價團湧現,生意力保不失,但要「做得辛苦啲!」但有危亦有機,有鐘錶商趁租金走軟,逆市擴展分店;而鮑參翅肚等高檔食材價錢亦顯著回軟,市民反而有機會多吃一口。
記者:周燕芬
電器店員工 收入大幅縮水
【前線遭殃】
本港零售貨值今年2月開始七連跌,前線銷售人員亦遭殃,佣金大幅縮水,一個月少賺幾千元!聯工盟零售商業及成衣業總工會總幹事張麗霞表示,零售業表現差,前線銷售員工已經被公司削減佣金,一個月涉及數千元金額。
工會接獲投訴亦顯著增加,單是7、8月已有十多宗。「以往一間分店每月營業額達100萬元,銷售員工就可以分佣,而家高到150萬元先可以分佣,變相削減員工佣金收入,有啲冇晒佣金收入,整體收入跌三成!」 此情況對電器店銷售員工尤為嚴重。零售業亦對新入職員工收緊佣金條件及待遇,請人更難,結果現職員工工作量加大,「連午餐都要留喺舖內食。」商業環境變差,失業率回升,年輕人找工亦降低工資要求。已畢業一年的鍾先生最近半個月又再找工作,「希望搵份唔好咁辛苦,工作時間唔好咁長。」因經濟差求職市場競爭加大,唯有降低要求,「上一份工月薪9,800蚊,因唔開心冇做,而家8,800蚊都接受!」
內地豪客減 旅社做得辛苦
【接平價客】
本港第二季整體經濟按季收縮,主要原因之一是旅客人均消費能力下降。但香港入境團旅行社協會名譽會長吳光偉表示,本港入境團旅客整體業務仍能保持平穩,但就「做得辛苦啲」。他解釋內地高消費旅客過往數個月顯著減少,料情況會持續至明年,但跌幅可望收窄;低消費旅客則明顯上升,第二、三季增幅達三成,估計可持續至第四季。低消費旅客顯著上升,原因是今年4月國家旅遊局明確,只要旅客出發前清楚平價團旅程並作出簽署確認,平價團仍可成團出發。
但高消費旅客利潤始終較高,低消費旅客就量較大,「以往一個導遊接待20個高消費旅客,而家就接待40個平價旅客……旅遊業唯有做得辛苦啲,利潤仍可保持。」旅客結構轉型結果帶旺平價餐廳,但做高端消費食肆就好頭痛,酒店業亦然。旅發局資料顯示,上半年訪港內地旅客2,182萬人次,升16%;過夜旅客數字升10.5%,但人均消費跌3.2%,當計自由行客人均消費跌3.9%。
鐘錶商金舖 削分店抗逆境
【轉趨審慎】
高消費旅客縮減,奢侈品市場衝擊最大。有鐘錶商力拓中價錶市場,並關閉高昂租金店舖;鮑參翅肚等高價食材價錢亦回軟,市民反有機會多吃一口。喜運佳常務董事梁青華稱,自由行客減少,旅客購買力不如以前,本地客暑假又外出旅遊,暑假期間業務表現只是一般;最近公司便關閉位於銅鑼灣一分店,因為續租時業主只肯減3%,但他要求減三成,結果拉倒。公司轉往灣仔和旺角開設2間新分店,當中旺角店集中做中檔錶。
另高價食材亦顯著降價。叙福樓執行董事黃傑龍稱,鮑魚來價去年至今累計跌幅最多達50%;集團亦因應個別平價食材作出優惠推廣計劃,例如天水圍分店推出「一蚊一鍋龍躉粥」,他指一條龍躉淡季也要200元,但可以促銷刺激晚市入座率提高20、30%。周大福(1929)第二季的同店銷售額更大瀉40%;集團董事總經理黃紹基表示,對於港澳開店策略審慎,未來一至三年內或將減少港澳店舖數目及面積。
食肆生意降 吉舖顯著增加
【淡市難做】
經濟疲弱,食肆也首當其衝。擁有4,000名食肆會員的稻苗學會主席黃傑龍稱,自今年4月以來食肆整體生意平均跌幅5%至10%,而食肆吉鋪亦顯著增加。市面中高檔旅客消費消減,身兼叙福樓集團執行董事的黃傑龍亦深有感受。「主要做內地遊客的尖沙嘴分店,近期有個內地團取消咗200圍訂枱,就因為成唔到團……已經發生過幾次!」
至於本地消費則表現平穩,因為叙福樓已應變,作更多宣傳推廣,以及提供折扣優惠,推新產品「旗下日本火鍋店引入新品種牛肉,會員可以優先試食。」生意難做,步入農曆7月中餐傳統淡季,他指食肆結業吉舖明顯增加,「之前一個月先收到兩、三個1萬呎大型食肆租盤放租,而家一星期都唔止三個!」經濟差,他指連年輕人結婚意欲也受影響;集團接獲明年擺酒結婚的婚宴生意已在減少,他預期會跌10%。但有危就有機,雖然經濟偏軟,但他計劃逆市擴張,下半年仍會開設6間新分店,因「租金冇升得咁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