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按摩+湯水 消食積

養生:按摩+湯水 消食積

過中秋,嫦娥吳剛皆甘草,月餅才是主角。無論傳統或現代,白蓮蓉抑或冰皮,一年一度的滋味,總教人難以抗拒。佳節過後,不少人都出現俗稱的「月餅後遺症」,輕則口臭沒胃口,重則腸胃病發。這類食滯個案,中醫稱為「食積」,意謂食物積累。註冊中醫師李瑩穎和黃棋昌指出,食積問題視乎個人體質而異,但有些簡單的穴位按摩法和藥膳湯水,可普遍地改善脾胃功能,踢走翳悶感。
記者:彭海燕
攝影:梁志永、周旭文

消滯

問:嗅嗅酸味,如檸檬或食醋,可否幫助消滯?
答:酸味主收斂、養胃陰,能疏肝氣,可舒緩短期氣機問題。可是積滯已成,酸斂之物或致戀邪,身體不能好轉,所以嗅酸味消滯只能治標不可治本。

減腩

問:聽說吃飽後搓肚子,肚腩會更大,是真的嗎?
答:這只是謠傳,俗語有云「飯後行百步,常以手摩腹」,摩腹其實有養生功效。順時針摸腹能刺激腹痛經脈穴位,重按在一定程度上可刺激胃腸蠕動,舒緩食滯感覺。

和胃

問:按摩哪個穴位可舒緩胃部不適?
答:中脘穴,即肚臍對上四吋、約一隻手掌的位置。按時最好輕輕按着皮膚表面,有擠壓感時便可順時針按摩,大約每天輕按一百下。如果真的食滯了,手法就要重一些。若已到胃痛的地步,便要用點穴手法去按,力道更集中。

通便

問:月餅缺乏膳食纖維,吃太多容易便秘,按摩穴位是否也有幫助?
答:可按天樞穴,即肚臍對開兩個手指位。此穴調節腸部蠕動,對便秘和肚瀉人士也有幫助。按壓時,應以點穴的手法旋轉按摩五至十分鐘。另外,便秘患者可於慣性大便半小時前,按摩支溝穴五分鐘,即手腕對上四隻手指位,有效通便。

理氣

問:可否在膳食中加入藥材,透過食療消滯?
答:陳皮健脾益氣、黨參和枳實則可理氣,與瘦肉一起煲湯有助消滯。如果想味道好一點,可加入番茄、薯仔、木瓜或青木瓜。番茄和木瓜本身有消滯作用,可促進消化功能,而且性質平和,大部分人都適合喝。

消脂

問:消滯食療對消脂有否幫助?
答:在中醫角度,不良脂肪被視為痰濕積聚,適當的食療可以健脾、和胃及疏肝,有效改善人體消化和吸收系統,避免不良脂肪囤積。可是消滯食療只針對由食積引起的肥胖,對於其他種類的肥胖未必有效。

月餅配茶之道

青木瓜瘦肉湯

材料:
青木瓜 1個
瘦肉 200克
水 1.5升
黨參 3錢
陳皮 2錢
枳實 3錢
鹽 適量

做法:
1.把青木瓜切成小塊,瘦肉出水。

2.把所有材料放入鍋中,中火煲一小時。

3.加鹽調味即可。

番茄薯仔湯

材料:
番茄 2個
薯仔 2個
瘦肉 200克
水 1.5升
黨參 3錢
陳皮 2錢
枳實 3錢
鹽 適量

做法:
1.把番茄和薯仔切成小塊,瘦肉出水。

2.把所有材料放入鍋中,以中火煲一小時。

3.加鹽調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