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命時代】政改再次來到分岔路口。人大落閘封殺真普選後,佔中發起人戴耀廷與陳健民一起梳理民主運動的未來方向。兩人警告,一旦袋了假普選,政府下一步必挾虛假認受性,強推23條立法,「最後連一國兩制都冇埋」。佔中只是抗命時代的序幕,陳健民預期,未來八年的政制發展將無寸進,取而代之,會是一場又一場「退而是保護我們的核心價值,進而是設定我城社會議程」的抵抗運動。
記者:雷子樂 朱雋穎
記:《蘋果》記者
戴:戴耀廷
陳:陳健民
8月31日人大落閘當晚,兩人的心情是失望、錯愕,但陳健民說,一天過後,三子已回復戰鬥狀態。當晚的集會,5,000人揮動手機「燭光」,他看到的是良知與希望。重新振作,繼續抗爭,「我哋有責任帶番個希望畀大家,就好似《聖經》摩西過紅海」。
記:人大落閘當晚,可有想過會「去到咁盡」?
戴:由8月中旬的放風,到最後一周,已沒懸念。所以當日已消化了,即時要想整個部署。之前跟民間團體,如學民開會,反而最擔心是:如果你落半閘,沒公民提名,到時要怎樣做?你去(佔中)我不去?但現在這討論已沒意義,落閘落得越厲害,整個民主運動更加united(團結)。
陳:我從來都是悲觀的,因為人類歷史上,根本未試過可從共產主義手中取得民主。
對於落閘,我是錯愕,沒預到人大常委決定在這一分鐘就落閘。如果對一國兩制有少少尊重,他們應該等特區政府去做一個方案,而非奪去特區政府的位置。這根本不是扼殺普選,而是破壞一國兩制!
但8月31日的晚會,我看見市民揮動手機「燭光」,就似是良心之光,再聽到家駒的歌聲,我很感動。翌日,三子聚會,就覺是紅海開了,還有路可走。我不覺得這個運動失敗,只要維繫到人心,能夠帶出一種抵抗意志、不認命,香港不會這麼快消散掉。
記:你們說對話之路已盡,還有何希望、紅海在哪?
戴:之前的訪問,引述過"up to this point, we failed",是講過去用一個「威脅會進行公民抗命、會佔領中環」的這一個行動,是達不到目標。這個不能否認啦。
如不「脅迫」,是否會爭到多些?可能(提委會人數)由1,200變1,600,但本質沒變。整個和平佔中「運動」,我們還會有「行動」,就是真的去佔領中環。這行動到底能否改變到北京底線,仍是未知之數,我不會天真到說一定得。
之前還有全民投票、商討日,這些行動已積聚很強的民意及覺醒。經過這歷程,整個香港市民爭取民主的質與量,會有很大變化。
陳:開紅海是甚麼?短期內,制度改變的可能性已不大,2016年不會有、2017年無、2020不會有全面普選,起碼八年沒制度改革,那香港民主運動何去何從?我們需要有的,是一個抵抗運動。這抵抗運動,退而是保護我們的核心價值,進而是設定我們自己的社會議程。
有關保護核心價值,社會上所有人都要意識到,自己現有的權利隨時被侵犯,我們必須設法抵抗。如律師會,這會長不代表我,他將大陸一套帶入來,要開個EGM(特別會員大會)不信任他;英華有位體育老師,做一些侵犯你價值觀的事,校友會要出聲。市民可以想得更遠,又例如我們鞏固中資機構,壯大了一個更加壓迫我們的系統,於是我將Credit card(信用卡)剪掉等等。就如李國能說,要自由,是要付出代價,要有恒久的警惕。現在的香港人,對郵政局、對ICAC都要警惕啦。
有學者也提出,社會應開始想一些約章,想清楚一些共同價值,如文化部份、政府不發牌給電視台,我們就只坐着擘大個口?還是自己去努力,令到我們的文化生活,不會被現在單一壟斷狀態下消滅了?
我們不理會這個政府,她已不屬於我們了,你就當她是個外來者,她只是代表北京的一個傀儡,不要跟着她的議程去討論問題。
當初提出佔中,是希望以這手段向北京爭取到最多民主成份的政改方案。如今未曾佔中,人大已連落三閘,對話之路未曾開始已走盡,二子表明,不會走數,「中」繼續「佔」,目的包括否決假普選方案,「要咗佢,跟住23條就嚟」。
記:人大落閘後,繼續佔中的意義、目標是甚麼?
陳:首先,人要保護自己尊嚴。如你被火燒時,不懂得縮手,會很危險。人的情緒、情感,就跟你的感觀一樣。當你被侮辱時,你還哈哈大笑,你就開始無尊嚴啦,你就開始讓他人得寸進尺。如果香港人見到中央失信,給一個假普選侮辱你,你還不懂得保護自己尊嚴,就等如你放隻手在火裏不懂縮回一樣。香港人,要懂得維持這種尊嚴。如果給你假普選,你都啃,其實最後連一國兩制都沒有了。
記:從實際效用來看,繼續佔中是否為凝聚民意去否決方案?
戴:未來一個關鍵點是否決,你可預見到,特區政府已開始文宣,「有票梗係要」,想令香港市民接受這方案,用這民意壓泛民議員,令泛民議員為保席位而啃了它。要抗衡這主旋律,泛民議員要頂得住,有議員說過,民選議員也要講原則,不是單純跟民意去做,如果民意跟你基本原則有矛盾,你也要守回基本原則,這是負責任民意領袖要做的事。
記:如何看建制派說政改還有討論空間,包括提委會選民的公司票會否轉團體票、今次袋咗先,還有下次修改空間?
戴:人大常委的決定,寫有關行政長官的選舉辦法,是沒有年份的。這個就很清楚,是北京對一國兩制下高度自治的詮釋。要實踐到普選,才是高度自治,但北京就所理解的高度自治,普選就是這麼多,不是真的袋住先,而是如港大學生會所講,是袋一世,你想着有得改,你憑甚麼?你個憲制基礎在哪?
要了這個(政改方案),就會製造到一種虛假認受性,這種虛假認受性,可給她去做23條。要了它(政改方案),接着23條便會來,一定會發生!一定會發生!
陳:如果通過這個政制方案,是一件好恐怖的事情。就算支持民主的人,你不去投票也好,只要建制派的人去投票,梁振英拿68.9萬票,他都會說自己是一個有認受性的特首。接着,《基本法》內,只有兩件事,是中央認為未落實的憲制責任,一是45條普選,另一就是23條,如果當她落實了普選,她就會落實23條。當政府稱是民選出來,就更加會推23條。這是一個很大而真實的危機。
下一步政改的討論,一定是「馬騮戲」,社會不需再跟她去討論,不要浪費大家生命!
戴:有說法指市民可用白票守尾門,我覺得這太天真,如果共產黨會讓市民守尾門,就不用現時落三閘。提委會連1,600人也不敢擴大,顯示她擔心擴大後,比1,200人更難操縱,她對中間及建制也沒信心。如果抱持這心態,怎會給你直選(票)要過半數?(給你)用白票令人不能當選?
陳:不要幻想到時用白票,會有很大力量。以這安全系數這麼高,她必會找人陪跑,一定配個如周融這樣的人,范太又配周融,梁振英又配周融,支持民主的人,兩個都選不落手。建制派內,只要有訊號,我要梁振英贏,難道真是以為我給周融?
戴:周融的市場價值很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