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蘋》記者試食 劣質油炒青菜有肉味

《台蘋》記者試食
劣質油炒青菜有肉味

混有地溝油的食油廣泛流傳,但它與新鮮食油和曾經炸過東西的舊油有何分別?台灣《蘋果》記者在實驗室按學者提供步驟重新提煉夜市炸雞扒的舊油,做成「再製油」,與新油和舊油進行炒肉炒菜比較,驟眼看難分辨,試紙測示顯示再製油與舊油「酸價」(酸值)偏高,食用對人體有害。

再製油提煉方法類似地溝油,在實驗室以多次煮沸、沉澱、加入化學品、過濾等方法,將夜市炸雞扒的舊油提煉出的再製油,與新油、舊油進行炒肉排、炒青菜比較。三種油之中,用新鮮油炒出來的肉排顏色偏白,青菜沒香氣,用再製油炒出來的肉排顏色相若,但青菜則有淡淡肉香,學者稱單憑外貌,很難分辨出是用甚麼油炒出來。
但學者用試紙測試,再製油與舊油的酸價更超過二,依台灣標準酸價超過二的食油已不適合食用。酸價是測試油是否變質的參考數值,如食用過多已變質的食油,對人體肝腎有傷害。
內地專家正研究分辨地溝油方法,包括利用激光分辨地溝油的方式,大連理工大學的專家有關研究據稱識別率達98.1% ,但暫時未知何時可實際應用。
台灣《蘋果日報》

《台蘋》記者試吃再製油炒過的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