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幾多是能力,幾多是運氣?
能力,是可控制的部份。運氣,是不可控制的部份。可以控制的,可能可以進步,不可以控制的,無進步之可能。
軸的一端,純運氣,如買六合彩,另一端,純能力,如鋼琴演奏。大部份活動,是在兩端之間,創業也是,但在之間的邊到,我說不出,偏左定偏右,都無頭緒,不過還是有幾點觀察。
升呢+屢敗屢試=成功關鍵
自己創業失敗,會傾向覺得是運氣問題,自己成功了,傾向覺得是能力,是人之常情。看別人則相反,別人失敗,是能力,別人成功,是運氣,也是人之常情。頭腦清醒之難,在於克服人之常情。不過傾向還傾向,大部份人創業,心底裏都知道,創業既有能力,也是運氣,是在兩端之間。
認識一個人,科網創業十幾年,創過幾間公司,未達到過自定的成功標準。他覺得未達標,是運氣問題,總有一日,會輪到他成功。對他而言,輪,是簡單數學,假如每十間有一間贏,試十次就應該會輪到。於是,要贏,最緊要是落場,然後等派彩,開不中,再試,試到得為止。
他最愛用Bill Gates的微軟當年冷手執個熱煎堆再加IBM鬼掩眼而成功做例子,說明成功主要是靠運。問題是,我估,他幾嚴重地低估了能力,高估了運氣的比重。Bill Gates成功有運氣在內,絕不等如你成功的機會和Bill Gates均等。
有一個說法,假設有兩個樽,一個樽代表能力,另一個代表運氣。樽內有堆波,每個波有個數字,數字越大越好。每邊抽一個波出來,兩數相加,總分就是成績。單看運氣樽,無錯,每個人樽內的波的數字分佈,應該一樣,所以高分的機會均等。
問題是,假如創業既講運氣也講能力,總分要高,就要連能力樽一起看。能力樽內的波的數字分佈,每個人不一樣,看自己造化。
有兩種情況,會高估了自己成功的機會,第一,高估了自己的能力。第二,只集中看運氣樽,忽略了能力樽,就如我認識的這位仁兄。高估,不單是等快等慢問題。如果自己成功線的總分,高過自己有可能抽到的極限,但又因為高估而不去改善能力,條線根本不可能達到,即是永遠乾等。
兩個樽的比喻,是在一本叫《The Success Equation》的書讀到。按此比喻,無論創業的能力和運氣比重如何,提升成功機會的方法,是改善能力,加屢敗屢試。對,就是這麼老土。
宋漢生